区域联动浙西美育呈新篇,“姑蔑文化”水墨创新教学燃动衢江

潮新闻 通讯员 张敏玉 卢云飞 张诗瑶 皇婷 刘晓洁 摄影 江韵2024-09-29 10:15全网传播量1705
00:00
00:00

依托省名师工作室数字化网络平台,大力发挥博物馆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创新,成为当下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及艺术课改的新动向。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第四轮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项目的通知》(浙教办函〔2022〕39号),为更好的推动落实艺术新课标新教材实验,探索素养导向下的美术新课堂,助力衢州市衢江区城乡联动美育工作坊的特色项目孵化。9月20日,“美育浸润•融合育人——浙江省曹建林名师网络工作室联合衢江中小学美术专题研训活动之博物水墨教学创新送教活动”在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如期举办。衢江区中小学艺术教研员叶琳莉、浙江省曹建林名师网络工作室导师及成员、范宁奇名师工作室导师及成员、衢江区中小学美术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代表50余人全程参会。

活动开幕:启动姑蔑水墨实验

徐新利校长致欢迎词

活动开幕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校长徐新利首先致欢迎辞。她回顾了学校对当地的“姑蔑古国”文化考古发现作出的积极关注以及前期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对于曹特团队以“姑蔑文化”为切入点展开的“姑蔑水墨”送教行动给予赞誉。

专家讲座:引领博物水墨创新

国家基础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专家、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建林作了题为《大观念大单元:少儿水墨创新教学新动向》的专题讲座。曹老师从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指出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以及艺术课程标准关于中国画(水墨)的内容要求及学习活动建议谈起,认为: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其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当努力传承与振兴之,并强调基于“姑蔑文化”的博物水墨教学实践,是以“传统+传统”的方式因地制宜利用在地博物资源的一大创举。

国家基础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专家、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建林讲座

曹特的整个讲座主要围绕“谈谈大观念大单元”“童心艺趣:少儿水墨真谛”“少儿水墨五度创变”“少儿水墨课程创生”“少儿水墨新型美育空间创建”五大方面加以展开。围绕“大观念大单元”这个关键议题,曹特以“姑蔑水墨”课程为例,从 “探秘姑蔑”、“姑城流长”、“姑土新风”三个大单元构建水墨课程,较好把衢江区云溪乡西周姑蔑文化植入学校的美术校本水墨课程之中,其旨在学生的童年确立起“艺术创作当从寻根开始”的大观念。随后,他在讲座中结合大量案例,解析了博物视野下水墨创意教学的新动向,引来了全场观摩专家和同行的热切关注和高度赞誉,更为衢江区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专课展示:推动姑蔑水墨落地

卢云飞老师《姑蔑老器物》课程教学中

卢云飞老师《姑蔑老器物》课程教学中

卢云飞老师《姑蔑老器物》课程教学中

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聚焦姑蔑文化的专题送教活动,曹建林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浙江省艺术节学生作品一等奖获得者、吴兴区第一小学卢云飞老师在姑蔑王国的发源地衢江区云溪小学执教《姑蔑老器物》一课。这节课展现了核心概念驱动的项目化学习样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深入探究,借助多元学习工具,创意解决问题,分享成果智慧,激活了学生的心智。本节课卢老师带来了不同的老器物请同学们从慧眼寻“宝”,找一找西周时期的老器物,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展学生对于姑蔑“老器物”这一大概念的认知。通过姑蔑老器物不同用途猜想与解析,进而对器物的质感、器形及纹饰等展开深度探研,引导学生尝试用写意水墨表现姑蔑老器物。通过驱动问题与个体问题、分组导学与探讨交流、作品表现与问题解决等项目化探究学习,学会试着用水墨画的艺术语言表现姑蔑老器物,提升水墨表现能力,与三千年前的老器物产生自我感受的链接,提高文化素养。本节课展现了美术与文学等多学科跨界融合的强大学习力量。

扩展送教:体验博物水墨学习

为了打开该校学生博物馆主题下的水墨创作视野,皇婷、刘晓洁、张诗瑶三位老师从浙江老宅、家乡旧物、江南古镇等博物资源中创生三节送教课,助力其体验博物水墨学习。

皇婷老师《水墨老宅》课堂教学中

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曹建林名师网络工作室骨干教师、桐乡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桐乡市崇德小学教育集团语溪小学皇婷老师组织四年级学生学习了《水墨老宅》一课。通过欣赏图片,探秘老宅,对比古今建筑差异,沉浸老宅历史韵味。周京新“没骨拼笔法”成亮点,动画演示拼笔技巧,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水墨魅力。课程深化探索门、窗、石墙等老宅构件的多元表现,激发创意。微课展示创作过程,留白之美启悟国画意境。学生热情创作,水墨作品饱含情感与创意,展评环节彰显文化传承之美。

刘晓洁老师《水墨西塘》课程教学中

学生作品

曹建林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嘉善县美术学科带头人、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亭桥小学刘晓洁老师执教《水墨西塘》一课,刘老师从“画方块•引西塘”“提问题•探西塘”“添细节•创西塘”“展作品•赏西塘”“散思维•拓西塘”五个环节开展学习,整节课以项目化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西塘古镇的特色,以及江南水乡的美,引导学生尝试用浓淡不同的墨表现层叠、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江南水乡。课堂中,刘老师通过真实情境设置、交流讨论、动手创作、构思创意、大胆创作等活动建构水乡古镇西塘的认知,在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回顾水墨的基本技法,掌握本课的重点,突破课堂的难点,表现出丰富的水墨效果,从而让美术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张诗瑶老师《水墨家乡旧物》课程教学中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曹建林名师网络工作室骨干教师、浙江省精品课程奖获得者、嘉兴市茶园小学张诗瑶老师执教的《水墨家乡旧物》,引导学生感受老旧物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存在,它承载着我们美好的回忆,见证我们的成长,基于这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水墨的形式画一画家乡老旧物。学生在探笔墨、探构图、探造型等的探究活动中,个性表现自己心中的老旧物,画一画这些时光的见证者,一幅幅老旧物的水墨作品就是以美育人最好的体现。

上述三节课,以浙江博物资源为载体,进入常态美术教学课堂,让乡村学校更多学子享有优质水墨创作学习体验。

互动交流:点赞素养导向送教

衢江区中小学艺术教研员叶琳莉致辞

本次送教活动,衢江区中小学艺术教研员叶琳莉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学校会客室,衢江区中小学艺术教研员叶琳莉老师当面感谢曹特团队结对衢江美术学科期间,以城乡联动美育工作坊的方式助力该区孵化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目前已在衢江各校遍地开花,取得喜人的成果成效,对于导师、成员此行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水墨”的专题送教深表欢迎和谢意。

午间就餐时间,衢江区中小学艺术教研员叶琳莉老师还主动与卢云飞老师做了深入的交流,她说:“卢老师的课让我收获很多,我很喜欢。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层次高低深度发问、时刻关注孩子随时调整问题难易程度。这堂课没有走流程,能真正根据学生的层次,走到孩子的心里去。不仅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高阶思维的生成,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也正是这样的新课堂,培养学生真正的核心素养,那是最稀缺的最宝贵的,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是需要画一幅画,更重要的是在美术课堂上能真正的产生思辨的能力,能与文化、能与自我产生深层次的链接,通过美术手段这一载体表现出来。”

特色指导:推动博物美育特色教育

学校部分空间

在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徐新利校长的带领与讲解下,曹特一行大概了解学校的空间特点,大家在交流碰撞中,形成如下一些主要共识:要充分发掘学校周边“姑蔑王国”博物资源,在学校的校门以及最前面的一幢楼的一楼及文化广场,进行博物美育特色校园文化营造,至少需要建好“姑蔑文化体验馆”“姑蔑陶艺馆”“姑蔑水墨馆”等在内的寓展厅、工作坊、实践基地、文化广场等为一体的学校博物美育中心。通过“姑蔑”这个浙西文化之源的美育特色点,撬动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联动共赢发展。

参与本次活动部分老师合影

短短半天送教活动,有专家讲座、专课展示、扩展送教、互动交流和特色指导……有充分的理由令人坚信:老师们共同掀起的不仅是姑蔑美育风,而且也是一场关于校园文化、校园空间、学校课程以及学教方式等一系列迭变之后的乡村学校办学之路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俊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