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从杭州到阿克苏的距离大约4700公里,飞行时间(含经停)大约7小时,当我们用时间压缩空间,会发现完全不同于江南的风景。 这里曾是古龟兹,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天山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点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世遗“双珠”成为阿克苏的旅行标签。在阿克苏的旅行,不是什么新的线路,在1300多年前,玄奘就写下了他的阿克苏游记。一册《大唐西域记》尽可成为国庆阿克苏旅行的“路引”。
屈支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
小麦是从西亚传入中国的,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新疆,麦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从玄奘的记录里就能看出。新疆阿斯塔曾出土了一组彩绘劳动泥俑,再现了唐代劳动妇女舂粮、簸糠、推磨、擀面、烙饼的全过程。在阿斯塔那墓群,考古队员还曾发现馕、麻花、饺子以及花式糕点等食物。
馕可以说是历史源远流长。
售卖库车大馕的老人 王建龙/摄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这是白居易曾在《寄胡饼与杨万州》中写道,“胡饼”说的就是馕。馕在新疆有着数不胜数的形态,而唯独库车的馕大如轮胎,名声就跟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一样响亮。其馕制作技艺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库车,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商旅往来频繁。为了满足长途跋涉的需求,一种便于携带、保存时间长的食物应运而生,大馕便应运而生。以其厚实的面饼、独特的口感和长久的保质期,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干粮,陪伴着无数的商旅和行人穿越沙漠、翻越高山,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记者在新疆阿克苏库车见到的馕,不只是食物,还是标志物。到了库车的大馕小巷,直接就被巷子口两家馕店现做的馕的尺寸给惊到了,直径约60厘米的大馕,价格5元一张。
5元一张的库车大馕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一会儿,香气扑鼻、口感酥脆的库车大馕,要经过揉面、发酵、擀制、戳花、烤制等多道工序。首先,一位师傅在屋内揉面。面团经过师傅反复的揉压更加劲道有弹性。然后开始擀制大馕,师傅熟练地将发酵好的面团擀成巨大的圆形面饼,厚度均匀,边缘整齐。接着,撒上佐料,并用特制的工具在面饼上戳出美丽的花纹,这些花纹不仅增加了大馕的美观度,更是为了防止烤制时鼓胀破裂,接着就把大馕从窗口送出,准备放入馕坑烤制。
师傅现做大馕
馕坑是一种传统的土制烤炉,外形酷似一个巨大的倒扣的碗。烤炉内部用炭火加热,温度极高。
放入馕坑的关键一步,要借助一个像圆形沙发靠垫一样的馕托,把馕坯的正面扣在馕托上,背面涂上盐水。师傅把整个上半身探进去,馕坯才能放入高温的馕坑内,馕坯的背面正好贴合在馕坑壁上。在这样一个馕坑里,可以同时贴5-7个左右的大馕,馕坯变色直至馕呈金黄色后取出。
正在烤制的大馕
刚出炉的库车大馕,色泽金黄,香气四溢,非常诱人。咬上一口,酥脆的外皮发出 “咔嚓” 的声响,麦香在口中弥漫开来。
库车大馕的吃法丰富多样,既可以单独食用,品尝那纯粹的麦香;也可以搭配各种菜肴、烤肉等一起食用,增添风味。无论是作为早餐的主食,还是午餐、晚餐的配菜。这其中,最奢侈的吃法莫过于“馕包肉”。不是把肉包在馕里,而只是将牛肉或者羊肉放在馕上面,用手托着吃。
在小巷口子上的这两家店,除了传统的原味大馕,还有核桃馕、玫瑰馕、辣皮子馕等供人们选择。这些馕也可以通过快递直接送到家,免去游客考虑如何带回去的烦恼,让你与亲朋好友一同分享这道来自西域的美食。
这里有个温馨小提示,南方不像新疆那样干燥,拿到手之后需要放在冰箱里冷藏,等要吃的时候,放入烤箱里加热一下即可。
“库车馕,色金黄,如车轮,溢酥香,一餐未食,三日念想......”如今,库车市以宣传库车大馕为主题,着力打造大馕基地、库车大馕技艺传承基地、大馕民俗体验馆,设计制作一系列馕文化主题歌舞文艺作品,多角度、全方位保护和传承大馕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孙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