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打造人才“蓄水池”,“拥抱”新质生产力!柯城这样干——

    潮新闻 共享联盟·柯城 郑晨 吴怡婧 通讯员 吴双2024-09-26 09:10全网传播量705
    00:00
    00:00

    近日,柯城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生态工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来到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与智能光电技术研究所相关人员研讨柯城光电产业今后发展路径。

    近年来,柯城区锚定光电产业赛道,主动对接深圳光电产业外溢,先后引进东巨康、元森、梵西科技等光电项目,整合“成链”,服务“聚链”,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光电产业。

    为填补光电研究领域的空白,在柯城区委牵头下,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与校友企业光盾科技联合组建智能光电技术研究所。8月20日,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智能光电技术研究所揭牌。研究所重点围绕低空经济、星地通信等领域,构建从装备需求论证、产品立项、初样机研制、测试优化及试验论证、产品级生产推广和技术迭代的完整孵化机制,为衢州及周边地区的高端智能光电装备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联合创新支持,进而打造智能光电领域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具体来说,研究所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的平台,但过程中离不开人才支撑。”智能光电技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科大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科技和人才方面有天然优势,研究所充分运用电子科大的先进科研成果,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同时,研究所致力于挖掘更多志同道合的方向性科技人才,一起从事国产替代行业研究,突破“卡脖子”技术,并以未来眼光培育壮大青年人才队伍,在大力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统筹培养本土人才,在本地高校培养热爱行业的工程师,实现以才聚才育才,进而依托政企校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不止赋能光电产业,人才建设还助力柯城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鱼子酱年产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以上。鱼子酱堪比黄金,鲟鱼养殖也难点颇多。一条符合鱼子酱生产标准的鲟鱼达到性成熟产卵至少要7年到8年,因此鲟鱼养殖从种苗选育起的每一步都极其关键。

    为攻克这一难题,今年6月,在市、区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下,鲟龙科技公司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农业农村部鲟鱼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通过院企合作助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国辉等13位专家学者获聘成为鲟鱼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近期我们正在开展鲟鱼性别分子鉴定工作,已鉴定2万余尾,到11月可以达到6万余尾。”鲟鱼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许式见介绍,他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引进相关人才,通过分子检测技术,将雄雌鉴别年龄从36-48个月缩短至6个月,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

    目前,鲟鱼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已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围绕鲟鱼育种开展产学研合作。接下来,实验室将以鲟鱼良种选育、配套良法、综合开发利用等为研究方向,突破鲟鱼育种领域关键技术瓶颈,提高鲟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柯城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为契机,以“人”的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化实施“智聚柯城”人才工程,加快形成以产引才、 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生动格局,为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智能光电技术研究所、鲟鱼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充分发挥引才育才聚才作用,做活人才文章,建立全区产业经济创新的人才‘蓄水池’。”柯城区委人才办负责人说,下一步,他们将加强柯城“三支队伍”建设,支持研究所引育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优化人才创业生态保障,为加快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