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修不好这把老电扇,但我可以守护89个楼道的灯”

潮新闻 记者 尉洁婷2024-09-26 03:59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这个上世纪70年代的电风扇,电机线圈都坏了,原件配件肯定没了,我们就问,为什么这样的东西还修?这个人说,这个电扇是我爸爸做的,修好了就感觉我爸爸还在。”73岁的孙德璇告诉记者,这把旧电扇是一位40多岁的男子,从东钱湖赶过来找他们修的。

老邻居组的公益局

他是新成员也是老朋友

在宁波鄞州区百丈街道潜龙社区,2023年9月才加入的孙德璇是“老吴帮邻工作坊”最新的成员。

老吴帮邻工作坊的成员,二排右一为孙德璇 俞之鹤 供图

从1996年原拆原建后搬回潜龙社区,孙德璇在这里已经住了30多年了。退休前一直从事电工、维修的工作让他对维修小家电等挺有经验。

“之前外孙小还不方便,现在小孩大了上学了,我就是早送晚接,有更多时间了,就加入老同志们的队伍了。”说起为什么加入“老吴帮邻工作坊”这个公益组织,孙德璇坦言,其实都是老邻居,也一直在为周边居民们提供小修小补的服务。

“老小区物业没有,老百姓电饭锅什么没地方修,我们就给他们搞,配件费收一下,维修费不收。”都是老邻居,孙德璇特别能体谅老年人舍不得扔旧电器的心思,能用的总还是想修一修,而好些老家电,还真的就老师傅能修。

经过媒体的报道,“老吴帮邻工作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宁波人也会赶去找他们修,前面说的那把电扇就是让孙德璇印象深刻的一例。

修修补补老电器

上楼不黑亮楼灯

作为新加入的成员,孙德璇主动跟社区联系,包下了89个楼道的楼道灯维修的工作。

“之前楼道灯维修找的工程队,他们来了就直接换新的灯。”楼道灯的改造已经过去多年,灯坏在所难免,孙德璇观察后发现,有些灯修修还能用。

修灯中的孙德璇 俞之鹤 供图

“基本上他们说几幢几楼坏了,我就过去修,一个多小时就能修好,晚上上楼就不会黑了。”不仅维修速度更快了,“修修还能用”也给社区省下了一笔。

“我也是看着他们从一个人到三个人到现在五个人。”潜龙社区社工俞之鹤告诉记者,老小区的老年人比较节省,很多东西不舍得扔,修没地方修,“不少电器年纪比我都大”,社区给工作坊提供了一个社区用房,家门口有地方可以修,老人们东西拿来修,又能坐着聊聊天,挺好的。

如今的“老吴帮邻工作坊”有5位师傅,最大的81岁,最小的70岁,平均年龄超过75岁。

除了修小家电、楼道灯,修雨伞、补鞋、换拉链、修表,师傅们也能干。

临近中午,聚在工作坊的邻居们都回家了,孙德璇师傅却还不急着走。

“老伴很支持我的工作,中饭她会烧好,我回去吃就行了。她说,你去干,我买菜做饭给你。”电话那头,孙德璇笑着回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