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纷纷宣布将扩大自动驾驶的测试区域。不久前,广州市人大发布《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用于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服务场景。
随着试验区域范围越来越大,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进入城市生活,会给交通带来什么影响?
深圳前海,在道路上形式的自动驾驶汽车。图源:新华社
自动驾驶运营里程快速增长
手机APP下单,不到5分钟,一辆无人的自动驾驶网约车出现,穿梭在城市繁华的马路上……最近几个月,这样的场景开始在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杭州等地陆续出现。
目前,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000多公里,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
据介绍,通常一辆自动驾驶车辆从道路测试到商业收费,政策上需要获得远程测试许可、远程载客测试许可等。其间,车辆还需在运营里程、车辆应急处置等方面达到相应要求。
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数据,目前广州已汇聚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15家企业开展不同级别的道路测试和载客、载货等L3、L4高级别测试活动,累计开放933条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1980公里。
除了广州以外,中国其他城市在自动驾驶试验区域和运营里程也在快速增长。目前,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累计里程已突破3378.73公里(单向里程),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2023年度)》显示,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实现自动驾驶测试总里程963.3万公里,其中自动驾驶测试(功能测试)里程743.7万公里,较2022年分别增加25%、43%;测试总时长115万小时,其中自动驾驶测试(功能测试)时长65万小时,较2022年分别增加190%、200%。
广州立法支持自动驾驶进市区
在业内专家看来,自动驾驶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就是加快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丽表示,广州是最早出台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政策的城市,此次出台《征求意见稿》,将为自动驾驶上路提供法律依据。
潮新闻记者注意到,广州发布的《征求意见稿》,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了明确,即指搭载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通信与网络技术,可以与外界实现智能信息交换,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的汽车。从类型上分,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三种。
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还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服务场景的应用,并规定应当按照线路连通、成片连片、区域互联的目标,逐步有序推进全市人类驾驶和自动驾驶混合运行试点区建设,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运营道路,推动与周边城市已开放道路互联互通。
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晓光表示,此举将进一步扩大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区域,为后续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夯实基础。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指出,自动驾驶和智慧道路的普及需要时间和阶段过渡,从局部地区自动驾驶的示范运营逐渐扩大范围,推进新技术的同时也将风险降到最低。
会不会造成交通拥堵?
虽然各地推广自动驾驶如火如荼,但张翔坦言,目前自动驾驶依旧处于L2向L3过渡阶段,部分公司对外宣称的L4级别实际上仍未达到量产水平。
《202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广州核心区道路高峰小时承载的车辆周转量为288万车公里,路网饱和度为0.86,基本接近极限容量。自动驾驶的出现,会给城市交通造成负担吗?
百度地图《2023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
张翔直言,自动驾驶不会对城市交通带来负担,因为自动驾驶的最终形态将是“车路云一体化”,当前很多地方依旧处于单车智能的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是Vehicle to X(V2X)模式,即不依赖单车设备、激光雷达等,而是通过智慧道路联网实现自动驾驶。
“目前智慧道路的比重可能还不到1%,自动驾驶可以实现车辆行驶有序规范,反而有助于城市交通流畅运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张翔说。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
今年,国家在政策层面加速了对推进“车路云一体化”的支持。4月和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发布相关政策,支持实施“车路云一体化”试点。7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公布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20个城市入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