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之江实验室研发星载计算机升空,卫星“超强大脑”是如何炼成的?

    潮新闻 记者 林辰辰 赵彩霞 姚群2024-09-24 04:27全网传播量7387
    00:00
    00:00

    9月24日上午,山东海阳市附近海域,一支穿云箭打破了蔚蓝海面和天空的宁静。万众注目下,搭载了八颗卫星的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科研副主任李超,紧紧盯着向天狂飙的耀眼光芒,他和团队半年来奋斗的心血——智加X2星载智能计算机,也正搭载于产自浙江、国星宇航的星时代-21号卫星随火箭一飞冲天。

    升空之后,火箭将星时代-21号等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智加X2一旦开机启动,天上就多了一颗能看、会算的“智慧星”。

    “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画面 图源:直播录屏

    智能计算机上天:

    卫星也可以在云上做“计算”

    由之江实验室天基中心团队研发的的第二代星载智能计算机智加X2,黑色,如移动硬盘一般大小,拿起来掂量掂量,分量不轻。在智加X2上天前夕,记者来到之江实验室看到了这台星载计算机的“真身”。

    星载智能计算机智加X2概念图 图片由之江实验室提供

    “别看这不足1公斤的黑盒子小,里面可藏着32TOPS的算力,每秒能完成32万亿次的计算操作,”李超介绍,“它的功能就像天上卫星的‘大脑’,能实时智能处理星上遥感数据,也能进行系统软件故障自检和自恢复等。”

    给卫星装上一个“算力大脑”,意义非凡。此前,天上的卫星像一个“无情的摄影机器”,会对地面上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地拍摄,然后等卫星过境中国时,将图像传到地面处理中心,进行图片分析和处理。受限于网络带宽限制,部分图像数据无法全部回传地面,整个数据传输处理过程时间长、效率低、准确性也没有保证。有了智加X2的存在,卫星可以从“天感地算”升级到“天感天算”,直接在轨道上处理和分析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对地球表面更为精细的观测和监测。

    比如卫星遥望地面时,如果有浓厚的云层遮挡,智能算法能直接分辨减少拍摄;当地球的另一端,正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智能算法能够直接分辨类似的自然灾害问题,快速反应实时传输数据;又或者在农业领域,天上的智能计算机可以精准检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或产值,帮助农民优化种植方案,提高产量和质量……

    除了实时高效、精确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智加X2还能实现图像的智能压缩。“卫星拍摄一张图片可能需要占4-5G的存储空间,但我们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将图像压缩十倍有效减少带宽的使用和存储空间的占用。”李超说道。

    装载在卫星上的智加X2 图片由之江实验室提供

    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

    半年迭代X1至X2

    今年2月,智加X2的“前辈”第一代星载智能计算机已经搭载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飞上天空,半年时间里,智加X1运行情况良好稳定,已经开展了百余次测试,实现正常运行。

    相较前一代,智能X2集成度更高,功耗降低了50%,体积和重量减轻了30%以上。航空航天材料要求高、成本高,李超告诉记者:“载荷重量能降低1g,和节约了1g黄金差不多。”

    大幅度降低研发成本,并对功能进行升级迭代,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李超团队是怎么做到的?李超说:“之江实验室的优势,就是我们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去完成技术目标。”

    今年,之江实验室探索建立了重点科研任务总体部制度,打造了太空计算系统科研任务总体部,跨中心、跨学科组建团队,实行技术线和行政线“双总制”。这样的体制机制有效提升了科研效率,提升了科研强度。

    “我们也吸取了很多传统航天工程的优点,在自己需求的框架范围内,设计了一套适合自身技术产品的研制方法。”李超解释,比如之江实验室的优势在于智能计算,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软件设计去弥补硬件上器件的不足。“现在我们就用算法有效实现了系统在轨重启、自效验、容错等功能。”

    李超和团队实验现场 图片由之江实验室提供

    平均年龄30岁:

    他们要在太空织密一张算力网

    今年7月,当记者走进嘉兴卫星中试基地时,这里进行着星载智能计算机与卫星的联调联试工作。来自之江实验室的几个年轻人,穿着全套工作制服,正加急调试智加X2的运行功能。他们时而在电脑上调整一行行代码,时而走到一个银色大铁皮前,查看星载智能计算机的运行情况。

    之江实验室科研人员与国星宇航科研人员合作攻坚 图片由之江实验室提供

    之江实验室天基中心工程专员李世林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在验证智加X2和卫星上各个软件间的适配功能,测试它的稳定性。“之前团队几名成员在四川进行功能开发工作,前一周晚上10点,大家收到了系统故障问题,第二天就赶来了嘉兴,要赶紧排查解决。”

    李世林今年27岁,是团队的年轻力量,他说,到嘉兴以后,每天的日常就是酒店和基地两点一线。在测试阶段,因为要在特定的条件完成所有实验。对于研发人员们来说,加班到10点后,甚至通宵工作都是“家常便饭”。

    “整个智加X2的主要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也仅在30岁左右,”李超说,“大家年龄小,有干劲,这份工作时常需要加班,靠的就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心。”

    但一群年轻人想要推动的是一个大星座的梦想。目前,之江实验室正在研发通过布局更多的星载智能计算机,未来,同样搭载智加系列计算机的太空计算系统“首发星座”将发射升空,希望在太空织起一张智能算力网。

    李超介绍,“首发星座”中的十几颗卫星可以在天上相互连接,进行数据的分析计算,把有用的信息秒速级传回地面,将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技术,全球大部分的卫星都是‘单星作战’,就像一个风筝分别和地面连接,受限于地面基站数量和传输带宽,数据传输的效率较低,”李超说道,“而太空计算系统把所有的卫星连成一颗卫星,将大幅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眨眼的星星带给我们浪漫的盼望和希冀。以后,天空上还有更多代表智慧的“星星”带着科学家的努力,用最前沿的技术,为我们的交通出行、生命安全、劳动生产创造新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关注之江实验室 感受智能计算的力量
    相关新闻
    新突破!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中国商业航天重大突破!浙产试验箭完成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
    浙产试验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
    一箭双星!“北斗专列”点火升空
    吉利星座03组卫星发射升空 将为海外用户提供卫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