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风越韵,根脉千年的越城名贤辈出,异彩纷呈。“同心·越城”如一次聆听文脉跃动的时空交响,让来自海内外的越城籍知名人士、优秀企业家、战略合作伙伴在古城品味千载流传的遗风余韵,更是文脉软实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越城实践”一次大迎考大赶考。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与魂,对越城来说,更是如此,越城因文化而兴,也因文化而荣。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绍兴亲临越城,开启了越地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崭新篇章。
越城是一条河,奔腾不息,绵延千年。2500年山川变异、社会更迭,越地文化宛若浙东运河穿越古今,浸润一条条里弄街巷,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生命线。翻开中国最早的地方志《越绝书》,跟随总书记的足迹,仍能感受汩汩流淌的历史脉动,春秋越国都城,东汉会稽郡治,隋朝越州罗城,唐代浙东首府,南宋天下巨镇,明清东方水城,到如今的杭州湾璀璨明珠,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但越地文化依然“一江春水”、生机勃勃。古人云,水德含和、变通在我,眺望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迈步越城、滨海、镜湖“一体共荣”新征程,我们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气魄,铺开了打造“三个高地”、建设“一河五片”的新图景。大浪淘沙始烁金,越城儿女坚信,无论潮起潮落,越地文化都将穿越时空,以最深沉、最持久、最坚实的力量,守护着、滋润着、激励着这一方沃土与福地。
越城是一柄剑,至刚至强,豪气冲天。千年磨砺,越王剑锋芒依旧。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励精图治的故事激励古今。古越大地,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垒起民族复兴基石,以思想光芒迸发时代变革力量。在这里,王阳明成就三不朽,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辛亥三烈为民族大义、舍生为国、热血难凉;鲁迅的呐喊振聋发聩,时代回响。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江南有傲骨,披荆斩棘,奋斗不息,越城处处生机涌动、蓬勃向上,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今年三区新招引项目90余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图强争先”项目大比拼位列绍兴全市第一,已连续两年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继往开来、青出于蓝,在“剑胆书心、越古超今”的精神激励下,越城开拓进取、争先攀高的势头必将更加强劲。
越城是一幅画,千街万户,烟火人间。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绍兴是浙江的罗马,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而集大成者,莫过于9.09平方公里的千年古城,八大街区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一砖一瓦都有故事,一步一景皆可入画。稽中遗址揭开越国古都的神秘面纱,沈园一梦传唱宋韵的浪漫柔美,仓桥直街被称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每个台门都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每次回眸都是烟雨江南的触手可及。《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实施5年来,越城坚持把古城还给世界人民,申遗步伐稳步前行,非古城功能持续疏解,以“绣花功夫”提升品质、丰富业态,“小吃、茶饮、酒吧”特色街区形象初显,“古城四季”活动破圈出彩,“一城一桥三故里”全面唤醒,累计实施保护利用项目223个、完成投资140亿元。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仍在呼吸与成长,到处闪耀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彰显着“东亚文化之都”的骄傲与荣光。
越城是一首诗,稽山鉴水,多姿多彩。从会稽山麓的青峦,到越王台上的龙柏,再到东鉴湖的碧波,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文人墨客吟咏不绝。“遥闻会稽美”,这是李白的万里向往;“何处青山是越中”,这是孟浩然的焦急追寻;“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陆游的无穷回味。接过前人之笔,越城人续写湖光山色、江南灵秀,赋予城市新的诗意。“一镇一品”“一村一故事”打通了“守绿换金”的转化通道,“马路办公”“古城大扫除”塑造了“清洁城市”的最美形象,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七年连升”,获评省5A级景区城、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当年启动、当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只此青绿,心之向往,千年前的一叶乌篷正顺势而行,把江南的诗篇带向更美好的远方。
越城是一坛酒,淳厚亲和,万里飘香。一顶乌毡帽,一碟茴香豆,一碗老酒,这是绍兴独有的风情与韵味。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承载了越城人的勤劳,凝结了越城人的智慧,酝酿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代代越城人脚踏实地、接续耕耘,也让这座城市愈发显得政通人和、宾至如归。我们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打造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圈,一大批惠民举措稳步推进,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新妇保院等民生项目接连投用;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古城未来社区全域推进,镜湖新城的承载力、吸引力不断增强;全区市场主体突破12万大关,获评全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成功夺得全省首批“安全发展铜鼎”、实现平安建设“十九连冠”。这座城市“醉”留人,万家灯火“暖”人心,在这里,找得到未来,更守得住幸福。
越城是一座桥,青石留痕,联结四方。越城人择水而居、依水而生,在“东方威尼斯”架起一座座石桥,八字桥更有“古代立交桥”的美誉。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千百年来,古桥见证了人们守望相助、携手与共的美好生活,无数越城人从桥的一端出发,离家万里漂泊,走遍千山万水,他们闯南北、献智慧,成就了“无绍不成衙”的美名;他们办实体、兴产业,造就了一个个行业高峰,在时代浪潮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我们又欣喜地看到,这些“弄潮儿”归雁返巢,从桥的另一端回到家乡、反哺家乡、奉献家乡。
去年以来,在外越籍知名人士引荐或直接投资千万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达248亿元。越城儿女不管身处何地、身居何位,始终心系越城、不忘桑梓,这一份对故乡的感情,家乡人民始终铭记在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发扬光大越地文化,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范例的战略机遇,也是每个越城人必须扛起的光荣使命。
未来,越城将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题主线,把文化自信立起来。坚持以文铸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加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架起历史脉络与当代文明的交流桥梁,推动运河文化“活起来”“流淌起来”,让浙东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未来,越城将以创新改革开放为主责主业,把文化实力提上来。坚持以文兴业,把越地文化基因厚植在发展主动脉上,践行新时代越城精神,秉持百折不回的豪迈气魄,招大引强、内挖潜力,全力竞逐产业新赛道,全面布局新质生产力,全方位深化增值化改革,奋力建设近悦远来的一流环境。我们真诚期待与大家共享机遇,探索越地文化无限可能,开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的新局面。
未来,越城将以做精做优做美为主轴主调,把文化魅力亮出来。坚持以文润城,精雕细琢稽山鉴水的颜值气质,擦亮千年古城金名片,促进文化资源系统性、全景式、主题化整合开发,举办更多丰富多彩、日夜流转的文商旅融合活动,汇聚四面八方来客,倾力展现国际品质、中国气派、江南特色。
越地文化,是一面屹立不倒的大旗,在历史长空中迎风飘扬;越地文化,是一曲传唱不衰的高歌,在岁月流转中久久回荡;越地文化,更是一篇你我皆是主角的伟大史诗,在中华文明中绽放光芒。相信千千万万的越地儿女,定将再续越地文化新华章。
(作者系中共绍兴市委常委、越城区委书记、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镜湖新区开发办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