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近150名专家学者齐聚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同见证杭州市历史学会沈括研究专委会、杭州市余杭区沈括文化研究会的成立。
沈括,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出生于杭州,殁后归葬在余杭良渚。他堪称北宋“最强大脑”,其著作《梦溪笔谈》不仅记录许多宝贵的科技成果,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余杭纪念沈括、研究沈括、推广沈括,意在何处?
潜心研究沈括文化多年的马伟忠,同时当选杭州市历史学会沈括研究专委会和杭州市余杭区沈括文化研究会的会长。他表示,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目的在于阐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创精神来源,助力余杭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
当前,余杭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加快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蓄水池、成果转化首选地。“开发利用好沈括这一超级IP,可以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让文化赋能科技创新。”马伟忠说。
沈括在中外都有很高的影响力,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赞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对沈括文化研究会抱有极大的期待。
在他看来,沈括文化研究会要把沈括的国际影响力与推动余杭建设结合起来,把沈括的创新精神与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结合起来,探索凝聚沈括研究的全球力量,让余杭成为沈括研究的中心。
如何做好沈括文化后续研究工作?
根据相关文件,沈括文化研究会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助力打造可亲可观可感的城市科创文化IP品牌;同时,通过与企业、政府合作,推动建设沈括科技文化园,充分发挥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
余杭也在积极推动沈括文化与文艺创作相结合,支持相关机构创作以沈括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并计划将沈括文化融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不久前,纪录片《科学巨人沈括》已在余杭开机,预计2025年在国内外主流平台播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