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AED需扫码使用?别跟救命抢时间

潮新闻 评论员 高路2024-09-13 06:57全网传播量21.1万
00:00
00:00

涉事AED上贴有二维码,显示扫码开启。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近日,“海南海口汽车西站候车室AED需扫码开启”一事引发网友热议。据视频拍摄者称,他看到一男子在候车室晕倒,找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时发现需要“微信扫码”才能打开柜门。12日下午,海口市急救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称,涉事AED的外箱已经更换。海口汽车西站工作人员也向记者确认,候车厅的AED外箱已经更换,按箱体上的红色按钮就可以拉开箱门取出AED,无需扫码。

心脏骤停,黄金救援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自然越早介入越好。也就是说,从发现患者开始,到寻找AED,打开AED实施抢救,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争分夺秒,为抢救赢得时间,如此便不难理解,“扫码开箱”这件事为什么会引来那么多质疑的声音。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1年12月印发的《关于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明确要求AED外箱或机柜门应方便、快捷开启(不上锁、不扫码),避免错失抢救时间。海口汽车西站候车厅的这台AED上了锁,设置了扫码环节,视指南为无物。

相关规定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像AED这种急救设备,必须设立在醒目的位置,必须确保任何时候都可以打开使用。根据视频博主透露的信息,他是因台风过境网络信号不佳,才迟迟无法扫码打开外箱取出AED的。在海口这样的城市,台风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台风对电信可能造成的损害也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AED在设置之初,就应该同时具备电子开锁和机械物理打开两种功能。何况,应对突发状况本就是急救设施的重要功能,天灾发生时,往往也是急救设施使用最繁忙的时刻,更应该保障可使用性。

海口市急救中心称,实际外箱侧面设有安全锤,市民可砸开柜门使用。可关键时刻,手忙脚乱,光顾着扫码了,哪有时间去观察周边情况,而且,如何使用安全锤同样也需要时间去了解,这是救命,不是玩智力闯关的游戏,弄那么复杂必要性在哪?这不符合节约时间、简化程序的急救原则。

“扫码开门取AED”的现象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曾有多名网友反映他们在公共场合遇见过AED需扫码开门的事,甚至有些还需要先下载APP才行。有专家解释,一些扫码开门并不是为了防偷,而是为了启动线上呼救模式,方便急救平台及时的调配更多的急救资源,甚至开展线上指导。高科技很好,但是如果使用的便利性都做不到,集成这么多的功能又有什么意义?

海口汽车西站的这台AED其实颇能反映问题:公共设施是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存在的,以人为本最重要,尽可能地贴合公众日常使用习惯,尽可能地减少使用程序,它的推广效率才会高。最忌讳搞一些想当然的措施,盲目提什么科技赋能,摒弃大众的通常做法,自成一套,弄巧成拙,反而不美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无人机致天津航班大面积延误,再广阔的天空也容不下“黑飞”
潮评丨把文化的种子撒向边疆
潮评丨校领导集体为新生试住“新居”一周,“硬核”迎新彰显育人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