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产业转化中心主任尹聪很忙,忙着为急切需要落地孵化的高新技术项目寻找场地。因为院里的孵化场地已经“满载”了,现在还有七八个具备良好前景的项目正在寻找合适的入驻场地,这成了尹聪最“甜蜜的烦恼”。研究院正式启用半年来,已引入国内外光电、生物医药等领域多个高技术、高质量孵化项目,并与多家当地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这是尹聪和团队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也是她和团队立志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更多创新成果在长安镇、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诠释。
与长安的“双向奔赴”
“科技创新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产业创新则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只有当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时,才能真正转化为具有实质性的新质生产力,从而加速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筹备建立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之前,尹聪就和院长李备博士多次到海宁考察。
这里泛半导体、生命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了两人强大的信心:海宁已经集聚起了较为完整的泛半导体、生命健康等产业链,这为研究院的前沿技术研究、科技转化孵化提供了产业支撑。
在尹聪看来,产业转化事关一家研究机构的长远发展,“纵观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大多都面临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摆脱困境的最好‘解药’就是将技术迅速融入市场,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
而这,就是尹聪的专业优势所在。
尹聪是贵州贵阳人,硕士毕业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信息新技术和国际企业管理专业。这个跨学科融合的专业,核心就是推动信息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2011年,尹聪学成归国,开启了一段和同学自主创业的生涯,创业的项目是国际电子商务方向,主要是为推动中法贸易交流作贡献,该项目还获得过教育部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期间,尹聪还一直担任中法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致力于推动中法企业家合作交流。“因为充分了解科技创新和市场化产业化之间的动力和阻碍,所以能给科技型创业者更好的建议。”这是她帮助很多创业者成功的底气。
2020年,在一次技术合作中,尹聪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前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李备博士结识并开启了长期合作。2022年,两人受邀开始筹建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
此后,尹聪就在海宁长安开启了新的创业之路,详细研究海宁长安的产业现状、发展规划等情况,“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对科技型企业既真诚又热情。”越深入了解,尹聪就越坚信选择海宁、选择长安是科技创业之路上的明智之举。
让科技创新在长安“开花结果”
2022年12月,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成立后,尹聪全身心扑在研究院前沿技术产业化和招引国内外光电、生物医药相关的高技术孵化项目上。
“我们的研究院在光学加工、生物光电、生物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具备显著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能够为落地企业提供先进的仪器平台和技术支持,这也是我们开展孵化项目招引的核心优势和主要方向。”尹聪说,在孵化项目的选择上,研究院有三条严格的标准:一是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团队;二是必须与研究院的研究方向相关;三是必须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们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涵盖技术、市场以及管理等多个维度。”尹聪介绍,在目前研究院引入的孵化项目中,有不少项目已经比较成熟,通过研究院的助力助推,其中多个项目已成功实现产业转化。
除了推动国内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在海宁实现产业转化外,尹聪的另一大工作重点是为海宁本土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目前,我们已经在跟一些海宁本土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这种合作今后会越来越多。”
尹聪介绍,接下来,研究院将逐步提升产业平台能级,依托成果转化的突破点,将打造地区首个光电生物板块的概念验证中心平台,确保概念项目从“0”到“1”的高效转化,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在产业平台的提升上,研究院将建立一套“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创孵化中心—加速产业化链条”孵化体系。重点通过加强技术平台中心的链条孵化建设,改进和完善项目验证机制,强化平台孵化功能,继续引进国内外优质孵化项目;加强和本土企业的沟通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技术解决方案,推动本土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加快自研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让前沿科技成果早日在本地“开花结果”,在长安镇、高新区打造精密光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泛半导体等领域前沿科学研究与技术转移转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