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独立建科,到成功创建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浙江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绍兴市县区级医院唯一市级医学领先学科。从单纯的中医伤科,到如今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特色学科。26年来,上虞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始终以“人民健康”为己任、以“患者满意”为目标,持续深化学科建设、夯实人才基础、优化医疗服务,在为无数生命保驾护航的征途中,走出了一条向新、向高、向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向新:“靶向化”引流 潜心培育骨伤科“匠才”
人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提高医护人员创新能力、提升科室整体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上虞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在院长叶锋,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陈建良的带领下,坚持人才引流“靶向化”,根据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逐步构建起梯次配置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雁阵”。
科室目前已形成学科带头人-亚学科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住院医师为架构支撑的骨伤科“匠才”梯队。现有主任中医师4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中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4名,绍兴“名士之乡”人才1名,上虞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名,上虞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名,上虞名医2名,绍兴市中青年名中医1名,兼职大学院校教授、副教授5名,硕士生导师2名。
同时,骨伤科始终紧跟学术前沿,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围绕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在科研工作领域锐意进取,积极探索临床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研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实现了科研课题从无到有的不断突破。截至目前,科室共有近20项科研课题通过成果验收,其中,获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三等奖5项、绍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上虞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省医药和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立项9项,绍兴市立项11项,上虞市(区)科研立项10多项,并有在研课题近10项。
辛勤浇灌结出丰硕果实,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影响之下,科室人员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经验,积极撰写医学论文,累计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4篇,中华系列杂志3篇,国家一级杂志60余篇,省级杂志30余篇,学术观点、论文质量均在全省县市级中医院骨伤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发明专利是衡量科室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骨伤科结合科研与临床实际,积极开展多项创新性技术,“基于胸腰椎复位植骨手术的去骨螺纹器”等多项新技术通过专利申请,“股骨小转子骨折固定复位器”“股骨假体3D安装导向定位器”“髋臼安放位置定位装置”“跟骨骨折电动牵引撬拨复位器”等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向高:“一体化”服务 优化提升诊疗内涵
近年来,康复医学这个概念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很多骨伤科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错过了最佳康复锻炼时期,而快速康复理念的引入,能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2022年6月,为满足广大患者的治疗需求,上虞区中医医院成立骨伤科三病区—骨伤康复专科,率先开启“骨伤科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
骨伤康复专科团队成员由骨伤科医师、康复医师、针灸推拿医师、康复治疗师及护理团队组成,致力采用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流程、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技术和跨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中医有特色,西医也一流”的康复医疗服务。
目前,骨伤康复专科开展的主要技术有:四肢骨折、关节置换、脊柱手术、关节镜手术、足踝手术后、脊柱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肢体康复,包括肌力、关节功能训练,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及神经功能等的康复训练。
专业治疗团队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病情的个性化康复方案,共同为患者的诊断、治疗、评定、康复及预后保驾护航。例如,骨关节运动创伤康复治疗主要针对骨折、关节术后及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治疗,包括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各种骨折的切复内固定术后康复、椎间融合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及脊柱前后路手术后的康复等。疼痛康复治疗则是针对疼痛症状及疼痛疾病的康复治疗,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网球肘等。
同时,骨伤康复专科配备有肩关节康复器、DMS深层肌肉刺激仪、智能下肢关节康复器等各种中医药康复设备。采用现代先进物理治疗和中医药诊疗设备结合针灸、推拿理筋手法、正骨技术、中药内服外敷、特色中医护理等特色中医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一体化”康复理疗服务,助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疾病预后、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向强:“精湛化”医术 各亚专科齐头并进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在勇攀医学技术高峰的征程中,上虞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业精于专”,有序推进脊柱外科、关节和运动医学、创伤骨科、足踝外科等亚学科建设,呈现出各亚专科齐头并进的迅猛发展态势。
脊柱外科:挑战脊柱矫形手术“天花板”
“谢谢医生护士,我终于能挺直腰板,走着回家了!”今年2月,73岁的葛阿姨经手术、康复治疗后顺利出院,多年来饱受疾病困扰的她如获新生。
去年年底,葛阿姨因腰部疼痛难忍,左腿无法落地行走,前来骨伤科求诊。脊柱外科团队陈建良医生接诊后详细询问病情,结合影像学检查,发现其不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胸腰椎和左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更为严重的是本该笔直的脊柱还发生了侧弯、旋转,角度已接近50度,呈“S形”改变。
众所周知,脊柱矫形被誉为脊柱外科手术的“天花板”。为此,团队立即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在完善术前准备后,葛阿姨被推入手术室,由脊柱外科团队医生对其脊椎胸10—骶1置入18枚椎弓根螺钉,扩大减压狭窄的神经根管,在侧弯严重的部分椎间隙植入6个融合器,并进行脊椎骨截骨,最后利用2根连接棒进行矫形,历时整整8个小时,终于完成全部的脊柱畸形矫正。
术后影像学复查,椎体复位良好,困扰葛阿姨多年的“S形”脊柱成功变回了竖直的“I形”。此次实施的脊柱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也是脊柱外科成立以来难度系数最高、风险隐患最大的一次手术,亦彰显了骨伤科团队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水平。
关节和运动医学:攻克关节置换“金字塔尖”手术
今年3月,骨伤科关节和运动医学团队成功完成首例高难度、多数量、长周期的单人三关节矫形手术,这例被誉为关节置换“金字塔尖”手术的治愈案例,也开创了上虞区中医医院建院以来骨伤科-关节外科高难度手术的先河。
2023年8月,张女士因双髋部、右膝部疼痛不止导致行走困难来院就诊,关节与运动医学团队郑晓东医生询问后得知其这一症状竟已持续10年之久,且多处求医无果。“很多医院都因为我的畸形数量多、程度深、操作难,拒绝为我治疗!”张女士悲痛道。
完善各项检查后,关节和运动医学团队发现张女士竟是双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同时伴随双侧髋关节脱位,双侧髋关节炎,左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DDH分级为Crowe Ⅳ,已经最严重的一级。而目前国际上对此等级主流的成人治疗方式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但因张女士患病部位多,病情发展深,矫形难度大,且同时手术对身体损伤过大,建议分多次进行手术。
经过与张女士及家属商议,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团队医生先为其行右下肢手术,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于8月11日完成右全髋关节置换。历经2个月的术后康复,同年10月,团队再次为其行右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今年3月,团队最后一次为张女士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自此,困扰她10多年的病痛彻底解决。
作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难度最大手术之一,在县市级医院很少开展,该科已顺利开展多例。
创伤骨科:勇攀创伤领域救治高难度
近日,骨伤科创伤团队接诊1例从高处坠落的严重髋臼骨折患者,经DR、CT、检查提示,髋臼前后柱骨折伴移位,属于复杂髋臼骨折,且有其他脏器复合伤,属于创伤骨科接诊以来最严重的骨折病例之一。
接诊后,创伤骨科团队医生详细询问病情,结合影像学检查,在完善一系列术前准备后,与手术麻醉团队默契配合、精准协作,为患者实施髋臼骨折微创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历经4小时,成功放置3块钢板固定,使得患者早期可以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骨科极为严重、复杂的创伤。由于骨盆髋臼区域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器官非常复杂,常合并全身多器官损害、失血性休克等,致死、致残率较高,因此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被誉为“创伤骨科中的皇冠”。此次实施的髋臼骨折前后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也是创伤骨科勇攀创伤领域救治高难度,以精湛医术展示骨盆髋臼骨折诊治水准迈上新台阶的有力佐证。
据介绍,创伤骨科团队还在绍兴市内较早开展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技术,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领域。
足踝外科:熟练开展拇外翻微创矫正治疗
多年来,饱受拇外翻折磨的王女士很少出门,一来是每次走路脚趾挤着疼,二来是多走几步,脚趾底就容易磨出茧子。询问了多家医院,都因为要做大切口、用麻醉或打螺丝,让人心里犯嘀咕,一次次打起退堂鼓,直到三个月前,她打听到上虞区中医医院骨伤科足踝外科可以用微创治疗拇外翻。
就诊过程中,足踝外科团队王晓医生详细询问王女士的病情,根据查体、阅片情况,诊断其为左足拇外翻。评估病情并征得患者同意后,足踝外科团队医生为其进行左足拇外翻微创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术后,王女士可自行走回病房,经过骨伤足踝和康复团队的精心指导,如今左足已能正常活动,恢复良好。
与传统的手术方式不同,拇外翻微创矫正术具有切口小,皮肤美观,愈合快,术后疼痛少,穿特定鞋可早期负重行走等优势,且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恢复快,不仅能实现生活自理,还无并发症及后遗症。
上虞区中医医院骨伤科足踝外科是绍兴市内成立最早的亚专科,目前开展的主要医疗技术有:各类足踝部先天和退变性疾病的诊治,创伤性复杂足踝畸形的矫正术,踝关节、中前足融合手术等。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回望26年的发展历程,以奋斗为楫,以创新为帆,将全科力量“拧成了一股绳”,是骨伤科做精做专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站在从市级医学领先学科、省级医学重点学科,迈向国家级临床中医药重点专科的新征程上,骨伤科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攻坚专科建设,积蓄发展“硬核”实力,凝心聚力,引领示范,意气风发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