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上午,在海宁市行政中心会议中心的屋顶上,施工队整装待发。地面上铺满了密密麻麻的光伏板,这些旧款光伏板早已服役多年,尽管还能继续发电,但性能有所衰减,加上如今的技术迭代,早就跟不上先头部队。随着项目开动,施工队现场对老光伏进行了拆旧。
记者了解到,本次项目更新,将把888块270W P型光伏组件拆除,换上731块新型的590W N型光伏组件进行迭代。这意味着相同条件下,装机容量将从原本的237.6kWp扩展到431.29kWp,大大提升了单位面积能量密度和屋面使用效率,发电效能得到极大提高。
按照进度,该工程将于下月中旬全部完工。完成升级后,这片屋顶每年能发47万度电,按照全省户均用电量均值4780.6度计算,相当于可满足1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同时,根据原项目的剩余使用年限推算,这次升级将新增绿电约450万度,可减少352.5吨二氧化碳和283.5吨二氧化硫的排放。
近年来,为了助力能源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市持续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上个月还发布了《整市推进光伏规模化开发三年行动方案》,将通过“光伏+”八大重点领域工程,建立多元融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而老旧光伏的淘汰更新,正是其中之一。
光伏“以旧换新”“以大代小”试点,是海宁贯彻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战略的工作缩影。接下来,我市将按照每年30万千瓦,力争35万千瓦的装机目标推进,预计到2026年末,全市光伏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00万千瓦,年产绿电20亿度以上。
具体到老旧光伏的“以旧换新”,后续海宁将加快研究突破老旧光伏更新利益分享模式,通过“后浪推前浪”的版本迭代,实现屋顶光伏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双提升,为全市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