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北极星黎明”任务开启,人类首次商业“太空漫步”在即,难度几颗星?

    潮新闻 记者 林辰辰 李晓旭2024-09-10 09:42全网传播量4.2万
    00:00
    00:00

    如果你想策划一次星际旅行,那么刚刚,在地球另一边升空的一艘“火箭”,或许可以为你的想象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北京时间9月10日傍晚,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所建造的“龙”载人飞船搭载“猎鹰九号”运载火箭正式发射升空。未来几天里,执行“北极星黎明”(Polaris Dawn)任务的4名商业宇航员,将“冲”上距离地球1400公里的高空,勇闯地球的范艾伦辐射带,并尝试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

    “猎鹰九号”运载火箭发射 图源:直播截图

    原定于8月底发射,却先后经历氦气泄漏故障、天气问题等多次推迟的“北极星黎明”任务,于2022年2月14日首次提出。马斯克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这将是“史诗般的壮举”。

    这次“太空探险”背负哪些意义?它是否意味着人类离星际旅行更近一步?围绕“北极星黎明”任务,潮新闻对话了多位航空航天领域专家。

    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最远太空航行

    “北极星黎明”任务由SpaceX与企业家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联合推出,是商业载人飞行任务系列“北极星计划”的首发。

    根据公开信息,此次任务为期5天,将搭载两男两女共4名私人宇航员进入高辐射地带,并进行首次商业太空行走,同时还将开展多项太空实验。飞船最高将到达地表上方1400公里的高度,这是国际空间站飞行轨道高度的三倍以上。

    为此次任务出资的亿万富翁艾萨克曼,也是四位执行任务宇航员中的“指挥官”。

    四名宇航员合照 左一为本次任务“指挥官”艾萨克曼 图源:北极星计划社媒平台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认为,作为全球首次商业领域开展太空行走行动,此次任务的确值得关注。这也是自1972年“阿波罗计划”登月之后,人类载人飞船飞得最高的一次任务。任务中,宇航员将穿上SpaceX研制的全新专用舱外航天服,尝试用“最古老的”太空行走方式太空漫步,“对于飞船、宇航员或航天服,都是比较大的考验。”

    “‘北极星黎明’任务有一定科研价值,但从技术角度来看,此次发射还是相对常规的,”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在尖端航天技术方面,其实任务并没太多突破。”他解释道,1400公里的高度一般需要火箭以及龙飞船达到更高的速度。从此前“猎鹰9号”的运载能力来看,每次发射都有一定的运载能力余量,随着它自身不断改进优化,承载龙飞船的重量同时加速是充分有余的。

    四名宇航员抵达发射台前 图源:北极星计划社媒平台

    同时,此次任务一大看点是将完成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一般情况下,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时需要借助航天器的气闸舱,气闸舱是宇航员从舱内有大气环境到舱外环境的一个过渡。”杨宇光介绍,但此次任务却不走寻常路,此次龙飞船没有设置气闸舱,而是完全靠航天服。

    据悉,目前,龙飞船用的方法,是把座舱抽成真空的方式完成环境过渡。“这就要求舱内舱外的宇航员都穿着太空服,由脐带连接提供氧气供应、热控保障等。”杨宇光说。

    身着航天服的宇航员 图源:SpaceX社媒平台

    激光链接架起太空通信桥梁

    “北极星黎明”任务一共五天。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人们将可以在任务执行的第三天,观看到全球首场商业太空行走直播。在距离地球约700公里的地方,整个太空行走任务将持续2小时。届时,两位宇航员将分别踏出载人龙飞船,在太空中度过约15到20分钟的时间。

    作为“外行看热闹”的普通人来说,这场太空航行有何特别?

    在太空行走部分,杨宇光表示,“宇航员在飞行器中对宇宙美景的观测,和整个身体完全在座舱之外,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杨宇光说,“比如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和刘洋,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过,当一个人在外太空漂浮着,来自宇宙深不见底的黑,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

    此外,对宇航员而言,因为此次飞船最远飞到了距地1400公里的轨道,透过飞船视角他们也有望看到一整个地球的形状。“因为地球的直径有12000多公里,在空间站400公里的高空,只能看到弧形的地平线。到1400公里,地球就能作为一个近球形的风景存在了。”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北极星黎明”任务的一大重要目标,是测试龙飞船和太空互联网“星链”(Starlink)卫星之间的激光通信链路。通过激光链接,将在龙飞船和星链之间架起通信“桥梁”。这是龙飞船搭载卫星通信的首次载人运行测试,如果成功,意味着以后可以为太空飞船配备星链WiFi。

    2024年8月28日,SpaceX“猎鹰9号”火箭搭载“星链”卫星发射视频截图 图源:SpaceX社媒平台

    “太空激光通信技术是这次直播的基础。”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腾告诉记者,“此次任务中,龙飞船如同一个想要联网的‘新用户’,通过激光将飞船上的数据接入到整个星链网络,再通过星链网络实时传回地面。地面可以实时看到龙飞船在轨的状态,做一个数据下行工作的验证,这是任务的另一个重点目标。”

    星链“WiFi”和地面WiFi原理相同吗?谢腾表示,其实并不一样。由于能源消耗、空间、卫星重量等限制,太空互联通信,相较地面微波或WiFi,更多采用的是激光通信的方式。激光通信能提供大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

    “目前,随着太空探索活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激光通信在太空网络中的应用日渐增多。” 谢腾说道,为抢占商业航天发展机遇,极光星通也正聚焦于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制造,为构建大规模卫星星座、满足星间和星地的激光通信需求做服务。

    人类去火星,星际旅行终将成行?

    “我认为我们也许能在三到五年内把无人驾驶的星舰送上火星……在十年内将(人类)宇航员送上火星。”马斯克在2022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曾如是表示。

    如今,“北极星黎明”任务,被他描述为“星际时代的早期开拓者”,如果该项目进展顺利,未来依托相关技术将把数百人送到地球轨道、月球,甚至是火星。

    星际旅行,似乎在一次次尝试中,离普通人越来越近。比如四位宇航员都没有经过国家系统的训练,更轻薄的航天服也许更适用于量产和简易操作,五天时间里,宇航员们将开展科研,收集数据以研究太空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

    杨宇光表示:“如果‘北极星黎明’成功,对于人类火星旅行有一定意义。往火星飞,要脱离地球磁场保护,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现在在离地球1400公里外的高空,宇航员需要抵御宇宙空间高能粒子带来的辐射、极端温度变化以及微陨石的撞击造成的影响,产生的数据和样本,都很有科研价值。”

    “但未来的载人登月科考可能比这次意义更大。”杨宇光举例,比如我国未来的梦舟载人飞船,在承载宇航员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也会远远超过1400公里的高度,穿过辐射带。“如果人类远离地球磁场飞的时间更长,对辐射影响的研究意义就更大。”

    梦舟载人飞船 图源:国家航天局官网

    但让老百姓真正上宇宙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比如,此次“出钱又出力”的亿万富翁指挥官艾萨克曼是飞行过数千小时的战斗机飞行员。

    “太空环境是非常残酷的,不管是不是职业的宇航员,都要经过很严格的训练才能够飞上太空。现在的航天技术相对来说越来越成熟和安全了,能够让普通人有机会上太空,但是漫长严谨的训练过程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杨宇光强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