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浪花丨霞关古街印记:浸透历史沧桑又风情绵绵动人

潮新闻 特约作者 林旭华 编辑 应忠彭2024-09-09 06:50全网传播量1754
00:00
00:00

在城市生活久了,对于各种繁杂街巷我也是司空见惯。但今年夏末,当我与友人一起伴游苍南霞关镇那条古街时,我不觉惊异于它那种令人震撼、风情独特之美了。

霞关古称“镇霞关”。据介绍,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朱元璋为抗倭,曾派兵镇守在此,后因经常看到海面旭日东升,彩霞满天,蔚为壮观,故名镇霞关,而霞关老街,是镇霞关一条浸透历史沧桑、风情绵绵动人的古街。

老街独特而精致,依山而筑,蜿蜒而上。街面均用青石板铺就,虽然狭窄逼仄,但整洁清爽,倒也给人有种玲珑精巧的感觉。沿高低不平的石阶拾级而上,满眼尽是古色古香、风格各异的老宅房舍,有木屋、石头房、吊脚楼,有明清、民国遗宅以及充满南洋、伊斯兰异域情调的精美建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整体宛如一颗精雕细琢的玉雕精品。

霞关渔港

老街临海,连着渔港,虽建在苍翠小山,但从这里高处遥望,眼前就是一片水天苍茫的海,在午后阳光下波光闪耀。独伫山顶,迎风猎猎,顿觉神清气爽,天地广袤。

古街是一条富于情调的诗意之街。

走进这条隐匿山中的静谧幽深老街,我恍如隔世,有种岁月静好、世外桃源的感觉。不时见到简陋的老宅中有年老妇女在静静织补渔网,那柄梭子在她们灵巧的手中默默飞舞,似乎以无声的语言表达着内心对丰收的期盼和快乐。

已是夏末,这条老街依然微风习习,凉爽怡人。不时见到三三两两老人坐在老宅门前乘凉,一边端坐竹椅摇着蒲扇,一边静静地看着来客,偶尔轻声细语地聊着家常。长满绿苔的老墙爬满绿郁郁的藤蔓,几条盛开着粉红色花瓣的细长花枝从石隙间横伸而出。午后阳光透过藤蔓花枝,在老人笑脸上熠熠生辉。

仿佛一切已经静止,如同一幅静默的水墨画。

在这谁也不打扰的静谧古街,我仿佛听到了时光慢悠悠的悄然流淌声,滴答、滴答,如山间清泉。

“咯咯咯……”这时从街巷深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孩童笑声,在幽深的街巷中传得很远很远,犹如一点蘸墨,在这幅意境清幽水墨画上落下动人心魄一笔——

哦,原来是几个正在街巷中跑来绕去小孩发出欢快的笑声。

在金沙街,我在一处台阶下,看到脚下是一座古迹斑斑的二层小木楼。瓦是黄黑交杂,似乎有些沉郁,屋檐下悬挂着几盏写着“酒”“茶”“镇下关”等字样的旧灯笼,其独特之处,院落是下沉式的,想必这个小木楼古时应该是来往商贾们美食休闲场所。我似乎看到这样一幅充满市井烟火气的生活画卷:楼上酒香弥漫,菜香腾腾,人们在这里吆五喝六,猜拳喝酒,天南海北地拉着家常、生意经,楼下则是静谧的茶室,高雅人士在这里品茗聊天,或独饮静思。

在午后的阳光照耀下,一大丛长春花开得正盛,从左边青青的砖墙横伸而出,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粉红的花瓣灼灼生辉。小木楼的门板古痕斑斑,透射出岁月的沧桑感。古韵和现代气息在这里交汇、融合,碰撞出一种清丽的诗意。

苍南渔村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古街好像有些崎岖,东拐西弯,而且石阶层叠,犹如迷宫,但街巷相连,曲径通幽,四通八达,柳暗花明,据说有五道十八巷之称。

生活的时光仿佛在条慢节奏古街静止了。然而,每临拐弯处,总有一种惊艳的浪漫扑面而来。

转过街角,倏地从爬满青苔的墙缝间钻出几株绿绿的植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穿过深巷,再拐过巷尾,又是一大丛嫣红的花卉蓦然跃入眼帘,惹人惊喜。

在一处街巷的台阶上,我居然发现了一个墨绿色的圆圆邮筒和长方形的小小电话亭,可见这里曾是古街唯一与外界联系的通信通道。此刻,它们都裹着一身岁月的沧桑,默默伫立在街巷的台阶,时光仿佛在悄然倒流,我甚至隐约聆听到那嘀嗒嘀嗒的岁月流淌声,漫延出往年美好浪漫的情调: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电话亭与远方游子娓娓交谈,倾诉着无限思念和眷眷关爱。哦,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把一封满溢情思爱意的信封轻轻地塞进那个圆圆的墨绿邮筒,掩着嘴巴羞涩甜蜜一笑,如璨然音符蹦上幽深街巷。

我不觉在这梦幻般美丽的古街徜徉流连。

古街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几乎家家墙壁都布满绿色藤萝,户户门前植有红瓣灼灼的花卉,给古街静谧的慢节奏生活增添了无限诗意。

登临一个拱形叠阶,忽闻阵阵婉转鸟鸣,于是沿斜斜石阶信步而下,又见一条满目葱茏、间缀红卉的深长幽巷。

不远处,我听到一阵阵潺潺流水声。循声而去,居然在一户人家墙边发现了一条水流正通过一个小石垺沿着绿草丛生的墙角,从上而下,潺潺淌入一个布满青苔的石缸,溅起清亮的水花。令我惊奇的是,水流竟然还飘出了白色的烟雾,在墙角、石缸上弥漫。

与石缸相邻并伫的是静静盛开的三角梅,叶片状、三角形的粉红花瓣缀满绿叶飘曳的藤萝枝蔓。一只黑色的大蝴蝶从远处翩然而来,抖扇那对薄得几乎透明的羽冀,围绕着这株三角梅忽上忽下,左转右去,凌空飞舞,翩若仙子。

古街是一条充盈历史风情的艺术之街。

在这条层叠曲折的窄窄古街,我到处看到技艺精湛、惟妙惟肖的各类人物雕塑,有雕刻在墙壁,有立塑在路旁。其雕塑图像有的是渔民夫妇带着丰收的喜悦,抬着沉甸甸的满箩鱼鲜快乐上岸的景象,有的是渔民把各自劳动成果在鱼市或海上与客商交易的情景,有的是渔贩与外国客商愉快洽谈商务的图景等等,其乐融融,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条古街的历史风情,表现了霞关人的朴实坦诚、勤劳智慧、和谐快乐的性格心态与海洋商埠文化相交融的动人生活和商业情景。

我在一个岔路口台阶下看到一个竖立的牌子,上面写着“我在浙江最南端想念你”字样。的确,苍南霞关与福建省的福鼎县交界,是浙江与福建的临界处,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并被设立海关分卡,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与山东、岭南、南洋等地互通经贸,所以这条融合中国古色古香和南洋风情的建筑和商贸文化的古街鼎盛时期就被誉为“小上海”。

在路旁的一座人物立塑前面,我不觉停下脚步,因为它栩栩如生、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一位渔家妇女背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脸带微笑与一位鱼贩打着买海鲜的招呼,而鱼贩一边在盛满海鲜的箩筐里欲拿秤砣,一边侧过头,微笑着应声与渔妇进行海鲜买卖交易。两人就这样在鱼摊前轻松愉快地娓娓交谈,那种淳朴真诚、融洽和谐的情态蓦然令我有种心灵震撼的感觉。

苍南马站

古街是一条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文化之街。

四通八达的街巷分布着白鹤拳、渔网制作技艺、苍南采茶戏、郭圣王信俗等传统文化纪念馆。下来一个石阶,我见到阶下有一个颇具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此即著名的“张琴清风馆”。该馆为纪念清代台湾镇总兵张琴而建,其展陈面积120平米,于2022年1月揭幕开馆。

张琴,字奏南,号韵斋,苍南县霞关镇南坪村人,一生为官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呈现了其“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为官之德,引导着今人清廉守节、坚守正道。

走进张琴清风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中央六米高的浮雕,雕刻着200年前张琴带兵的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模样。

通过张琴的“清官表率,廉史垂范”“明德修身,崇廉尚杰”“清风正气,廉照后世”“清正传家,廉风绵长”等几大版块的展示,张琴的为官历程清晰呈现。他在任职期间从严打击海寇,一生为官清廉,甚至在他去世后也没有任何财产留下,最终全仗同僚集资相助,灵柩方归故里安葬,他的事迹让人动容、发人深省。特别是展馆内记录着张琴清正传家、廉风绵长的一家四代人生平,张家的“族规”与“家风”传承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张家后人。

参观结束,馆内结语“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公生明,廉生威”这些警句紧紧萦绕在我们耳边。我想,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街的清美、淳朴和善良风土人情养育出一代为国为民的好清官,反之,这清正廉洁、代代相传的好风尚又促进了古街清致美好的风土人情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了这诗意之街、艺术之街、文化之街。

我静静坐在古街一个音乐与咖啡相伴的小酒吧沉思。夕阳的余晖斜斜从窗外透射进来,照在那张有些斑驳的长方桌,熠熠生辉。我一边聆听那轻轻弹唱的优美又略带沧桑的民谣吉他曲,一边慢慢品味这独特韵味的西方风情的咖啡,不觉有些惆怅,有些深深的留恋。

静斟时光悠品美。

游走苍南霞关古镇这条慢悠时光、浓郁风情古街,我深深品味到那种烟火与浪漫、精致与苍茫、静好与惊艳、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相融相合、互伴共生的震撼独特之美。

【潮新闻+】

作者 林旭华

林旭华: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高级艺术品鉴定评估师,有散文《寒梅》等多篇作品入选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家国情怀》教辅、海外孔子学院《阅读》教材(汉英对照本)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