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兴资深收藏家周荣先向海盐秦山街道北团村捐赠盐文化实物,其中包括鲍郎盐场地区出土的晋汉时期古砖“盐封”及其拓片、清代鲍郎盐场和绍兴地区民间盐罐、民国时期海盐沈荡“官盐”木匾等16件藏品。
周荣先,1948年11月生,嘉兴人。资深收藏家、地方文史爱好者。浙江省钱币学会会员,原嘉兴市收藏协会秘书长,现为嘉兴市地方档案文献史料研究员。
“这块砖出土于海盐南北湖,从外观上看其貌不扬,但是这是汉晋时期用于盐库封门的,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佐证海盐盐业兴起的时间是非常早的。”周荣先指着古砖“盐封”及其拓片告诉记者。
古砖“盐封”
古砖“盐封”拓片
“这些是清代的盐罐,可以看出,当时海盐的盐业生产相当发达,食盐也带动了民间交流和人们生活需求。这块是民国时期海盐沈荡的官盐木匾,这些是上世纪50年代海盐盐业销售的相关凭证……”周荣先逐一向记者介绍。
清代鲍郎盐场和绍兴地区民间盐罐
民国七年海盐沈荡“官盐”木匾
民国十九年海盐“售盐证单”
1951年上海金山地区袁浦盐场“食盐零销证”
说起为什么要捐赠这批文物?周荣先告诉记者:“我年轻的时候,由于工作缘故,经常往返于嘉兴和海盐两地,因为当时班车车次不多,所以待在海盐的时间不短,也认识了不少朋友。收藏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当时就陆陆续续收集了不少有关海盐盐文化的资料和实物,因为这些东西出土于这里,所以我觉得把它们归还故里更有意义。”
周荣先 右前
了解盐文化馆
海盐盐场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汉,吴王濞置司盐校尉于马嗥城,煮海擅盐利。”当时海盐为我国南方两大产盐中心之一(另一个是江苏的盐城)。到宋代,海盐还有鲍郎、海沙、芦沥三个盐场。其中的鲍郎盐场就是北团村名字的由来。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盐文化资源,北团村不断挖掘、保护、传承本土盐文化,并提炼盐文化元素,打造盐文化对外形象展示平台——盐文化馆。
盐文化馆于2020年年底开馆,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风格古色古香,去年入选了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乡村博物馆。
盐文化馆主要分为小盐馆和大盐馆。小盐馆主要围绕海盐盐业发展,展示制盐工具、老盐民回忆录等60余件藏品,让参观者领略海风盐俗,感受别样的海盐风味。大盐馆主要展示盐业历史发展和世界盐业文化,借助艺术造景、多媒体影像等展陈形式,打造盐文化问答区、趣味实验区等功能区块,寓教于乐,让参观者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盐文化。

大盐馆
近年来,盐文化馆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了85场“场景互动”“盐文化课堂”等盐文化专题活动,通过文化浸润的方式,让传统教育润物无声。去年,盐文化馆共接待1.5万人次参观。
盐文化馆讲解
盐文化馆研学活动
“周荣先先生捐赠的盐文化实物,大大丰富了盐文化馆馆藏文物的品种和数量,拓展了参观内容,为北团村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能量。”秦山街道北团村党总支书记张振华说。
仪式中,北团村向周荣先颁发了捐赠证书,并聘请为盐文化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