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成为老师?谁,或者什么,影响过你的选择?”杭州作家郑锦杭在新作《为人师》中,对六位一线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
除了作家之外,郑锦杭也是杭州市拱墅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郑锦杭的新书视角,对准的就是拱墅区的六位老师,他们来自不同学校,从事不同学科教学,有着各不相同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经历,每个人成为老师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为人师,就是像这样一位又一位的普通老师,一代又一代人,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上,有的人走得远一些,有的人新出发不久,有的人迷途知返……从不同人的经历中,或许可以窥见当代老师的整体样貌。
王老师和她的学生
六位老师的不同经历
一个时代的真实缩影
看见老师,就是看见了教育的未来。然而真实的老师是怎样的?
或许连老师们都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回答来概括。这也正是郑锦杭创作《为人师》的契机之一。
2022年初,郑锦杭主持成立“不止于艺:中小学教师美学精神习得工作室”,接触到了六位完全不同的普通老师——有的已工作20多年,有的才入职场两三年,有的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有的是应聘到杭州学校工作的新杭州人……
黄老师和他的学生
在《为人师》中,围绕不同性别、学科、教龄、经历的一线老师,从“我是谁”“遇见你”“光的样子”“一个梦”“一节课”“我的应许之地”六个部分,一帧帧地记录了老师们的世界,讲述他们对生命成长、教书育人的价值以及人生使命的领悟。六个人的故事都很日常,他们会担心上课效果差,会遇到工作的烦恼,也要处理家务事……
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老师的更多可能——他们接受过更好的教育,生长在更丰沛的时代,他们对生命、人类、世界以及职业的看待,有更开阔的视野。
这群普通的老师,是国家1800多万中小学老师队伍的一个缩影。
陈老师和她的学生
追问“为何要成为老师”
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答案
书中记录的老师们,对于“怎么会成为老师”,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回答。
潘老师的小学班主任对她影响很大,“那时她刚从学校毕业走上讲台,感情丰富,萌发了我想要当老师的愿望。”
张老师成为老师则来源于妈妈的愿望,“妈妈嘱咐我,老师很多,但好老师很少,希望你能当一个好老师。”
潘老师和她的学生
杭州人王老师大学读的是数学专业,工作后教的是语文,讲台一站就是20多年,“当时选择当老师是随遇而安,这份职业给了喜欢说话的我很大的满足感。”
丁老师大二时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州学习小学教育,一年时光,给了她关于老师这份职业更多的向往与期待。
黄老师放弃考博后,顺利通过了学校招聘。“人生似乎曾经有很多条道路展开在你面前,而最后走的也许偏偏就是从来不曾设想过的路。”
……
六位老师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共同拥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满满的责任。
张老师和她的学生
为人师是成为他人的老师
也是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为人师,既包含着成为他人的老师和榜样,也包含着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不只普通老师如此,名师大咖们也不例外。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回忆:“我当时选择读中师,只是想早点参加工作,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工作后,我从教育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和力量。与其从事有兴趣的工作,不如有兴趣地从事工作。作为老师,不仅要成全学生,更要成就自己,在不断成全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成就自己。教育充满劳绩,但我们仍将诗意地栖居着。”
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罗才军是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总督学,他向记者坦言:“最初是我的中小学老师们对待学生的善良、真诚激励着我,总觉得老师是那样温暖人、成就人。后来,我渐渐发现,所热爱的这份事业也正是我所擅长的,所以乐此不疲。人生为一大事来!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人生大事!”
杭州市理想教育集团总校长、杭州市崇文世纪城教育集团总校长俞国娣告诉记者:“15岁读师范,尚是懵懂少年,不知道这一选择会一生奔赴;18岁初为人师,被老师们尤其是我的师傅杨明明老师所激励,觉得在台上执教公开课的样子是那么迷人;再后来,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教师生涯,坚定了我的信念:做一名好老师,仿佛就是我与生俱来的使命:孩子的拔节成长、沐光而行,是我的责任!
特级教师楼朝辉是杭州市天长小学书记、校长,他在上学时,遇到了好几位对他特别好的老师,“他们每次看到一名名学生向着期待的样子成长,都会说‘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这就是我当老师的原因吧!”
丁老师和她的学生
师说:为人师的初心——
日前,潮新闻·钱江晚报联合教育科学出版社,面向全国老师进行主题征集“你为什么会当老师——为人师的初心”,以下摘录部分,更多内容,请登录潮新闻客户端教育频道阅读。
小时候想当老师,是因为村小的老师是我能见到的有“正式工作”的人,也很受乡亲们的尊重,寒暑假还能放很久。
中学以后,我的阅读和写作已经小有积累,总觉得语文可以讲得更有趣、更丰富,老给语文教师挑错儿,于是具体化到想做“语文老师”这个有意思的“正式工作”。
多年以后,面对广阔的世界,我早已没有了对“正式工作”的执念。学校环境虽然单纯,但事务繁杂的很,读书时间所剩无己。假期虽长,工作却也很满。但是我一直在当老师,也越来越喜欢当老师。
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发现语言文字的美妙,思想文化的深奥。我希望能在人类文明的尺度上衡量我们的人文教育工作,背靠深厚的传统与专业的学术,面向真实的生活和活泼的学生,借由教学,与学生一起正己,观人,立己,达人。
——北京爱哲安民未来学校教师 池玉玺
我读书的时候遇到的老师们都很好,所以我也想像他们一样。
初三那年,也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们不知道什么情况,只知道上课的桌椅在晃动,我的班主任魏海峰老师当时怀着孕,立马跑到教室让我们有秩序地快速地下楼去空旷的操场,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是她让我感受到了当老师的无私的爱。
——长沙市望城区雅礼丁江学校 王盼
我的父母皆是村小教师,自幼成长于农村校园的我,对学校和老师一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踏入初一时,刚刚大学毕业的姚莲娇老师担任我的生物课教师。那时,生物学科相对 “受冷落”,同学们大多不以为意,但姚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在课堂上频频表扬我们。我对这位老师充满了敬爱之情。姚老师还在课余时间悉心指导我进行植物标本实验,鼓励我周末到田野中去观察、收集并制作各种植物标本,让我在玩中求学、学中得乐,那也是我中学时光中最为快乐的一段日子。也正是在那时,我立下志向,要成为一名能带领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喜爱的老师。
——深圳市盐田区教科院 姚毅锋
上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是区里的名师,她在班里进行了一项说话写话试验,经常有别的老师来听课学习。有一次我上课迟到了,来得最晚,但发言最积极。老师让我们看图说话,我讲得很生动,听课的老师都为我鼓掌。下课时,陈老师对着听课老师说:“这姑娘口才这么好,将来当个语文老师没问题!”我记在了心里,并用十五年的时间做到了。
——河南开封市开封县街小学教师 朱志林
读研时有机会帮助海外的孩子实现来中国的梦想,他们自信骄傲的笑脸让我满是成就感,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成为老师后,孩子们每一次成长都让我倍感欣慰。当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包括关心我时,都让人感到温暖。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 文静
刚毕业时,当老师的意志并不坚定。我跟家人说要看看世界,不想出校门就进校门。自己报的师范,也不曾做过职业规划。毕业就自己打脸。表哥说,你天生的老师气质。我不服,进公司,做销售,人力资源,转了一圈,是不服,水土不服。为了谋生做过私人家教,又到英语培训学校任教,成绩优异家长满意,一下发现自己的热爱还在教育。后来考上公立,一直在乡村教育一线,亲历了乡村教育的变化。无数教师的辛勤付出,使“老师”这个称呼无比的温暖和崇高,社会也回馈给老师物质与荣誉。感谢命运让自己能够回到教育的工作道路上,为人师, 三生有幸。
——河北省昌黎宏兴实验中学 张涛
对我而言,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个由潜意识引领的决定。
回忆起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光,老师就像是神奇的魔法师,总能解答各种难题,那时的我心中满是崇敬,觉得“老师,真伟大”。这个单纯的认知在无数个日子里不断重复,悄然扎根于我的潜意识深处。
大学报考专业时,师范专业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让我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潜意识中的这份初心将一直陪伴着我,在教育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陈佳敏
最早接触到老师这个职业是在大学,我在校外的学校兼职任教美术,和孩子们在一起不仅能获得成就感,也让我再一次进入童年的妙趣横生。美术比较感性和浪漫,在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下,可以有更多的孩子“被看见”,他们的奇思妙、与众不同,这一切都让我倍感欣喜和幸福。
——金华市武义县王宅镇中心小学 华玉庭
小时候,白天在学校上学,晚上在妈妈的教室里等她下晚自习,她教室后的那块黑板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现在的我享受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时光,最珍贵的是每天和纯真无邪的孩子们待在一起,辛苦不辛苦的,又有什么重要呢?
——杭州市萧山区亚运村实验小学 李雅琪
1975年,我下乡在田里劳动,突然得到连部通知,要成为一名老师,到一所中学去实习。选我做老师,是因为连队里的宣传布置都是由我写画,领导大概认为我有这样的才能。实习一个学期后,我到了中心小学做老师,教语文兼美术。
1979年我回沪,各种各样的工作做了十年以后,1988年参加了上海市美术老师的招考。很幸运,那一年上海就招了250位美术老师,杨浦区招了8位,我排位第一。
有一次课上突然有小朋友举手问我:“蒋老师,你画得这么好,为什么来做美术老师?你应该去做画家?”我跟小朋友说:“蒋老师一直想当画家,但我选择了做美术老师,就是想教小朋友们一起来做画家。”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 蒋宗海
我选择做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我父亲在进入机关工作之前做了几年的乡村教师,教初中数学,深得学生的喜爱。他由此获得了全村人的敬重。我天生也喜欢小孩。在爸爸与我商量报考师范时,我欣然同意。
每年教师节都会有不少毕业生回到打一校园来看我。有一年我执教五年的一个班级几乎全班到齐。作为教师的幸福感真的是满满的。更让我感到幸福和激动的是我的学生回到打一校园成为一名新教师。不由感慨:教育事业后继有人,互助温暖校园传递。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 王广瑞
我选择当老师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影响,我的爷爷、伯伯都是教师,所以从小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层滤镜。但让我更加坚定要当一名老师,是初中遇到了一位英语老师。
我初中中等成绩,又沉默寡言,很少有老师注意到我,唯独这位老师,每次见到我都会笑着亲切地叫我的名字,她的笑容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我成为了她的英语课代表,我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成绩也是直线上升。她小小的一个行为不仅仅改变了当时的我,而且改变了我整个人生。我想这就是当老师的魅力和力量,从那时起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
——武义县王宅镇中心小学 李欠欠
从小就很佩服老师,觉得老师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知道好多好多知识,随时随地都能解答我的问题。我开心时,老师会与我分享快乐;我难过时,老师会来疏导我的烦恼;我害怕时,老师会来给予我温暖。高考后我填报了小学教育专业,成为师范生,迈出了自己成为老师的第一步。
——萧山区亚运村实验小学 项镇南
从我记事起,与小伙伴们交流和分享知识一直是我乐此不疲的事情。小时候,我常带领邻家小伙伴们探索自然、阅读故事书。成长中,我意识到教育的力量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激发潜能、培养品德。成为一名教师,对我而言,是追随内心的选择,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
——武义县王宅镇中心小学 李韩燕
我刚出生就已经“上小学”了,因为我的妈妈是一位小学老师,而我就是跟着妈妈驻扎在学校的“住校生”。小时候我眼里的妈妈“闪闪发光”地站在讲台上、站在学生中、坐在钢琴前,妈妈“十项全能”样子,真好看啊。所以我时常想象着未来:自己像妈妈一样做了老师,也能站在讲台上“闪闪发光”。
——武义县王宅镇中心小学 金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