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掀起了一股“非洲热”。近年来,嘉兴企业和非洲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不少企业不仅把产品卖到非洲,甚至把工厂也开到了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
嘉兴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嘉兴对非洲出口106.2亿元,同比增长12.6%。截至今年8月,嘉兴对非洲的投资备案额27.56亿美元;“十四五”以来,嘉兴对非洲投资备案额达到17.72亿美元,相比“十三五”同期增长近100%。
“这根毛条是刚刚生产出来的,但它的边缘比较粗糙,怎样才能避免这一问题?”
在海宁马桥经编产业园的力佳隆门窗密封条有限公司,伊玛德·埃尔梅哈雷正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他的中国师傅请教生产上的问题。
伊玛德是埃及人,这段时间,他和几名同样来自埃及的年轻人,作为力佳隆公司的正式员工,正在海宁总部接受严格的上岗培训。在掌握了生产技术、管理流程、企业文化之后,他们将返回埃及,成为力佳隆埃及工厂的第一批埃方员工。
“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制定目标,如何依靠团队的力量去完成目标。最重要的是,我还了解到工业生产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必须要按照中国标准和要求去完成。”伊玛德表示。
海宁力佳隆成立于1999年,主要生产门窗的密封条,年产值达到3亿元。从创立之初,力佳隆就成功打进了非洲市场,最多的一年非洲市场销售额超1000万元,二十多年来累计在非洲卖出1.5亿元门窗密封条。
“我们做过市场分析,整个‘北非+中东’的市场容量是2.4亿米左右,目前我们的市占率为25%-30%,而我们的目标是达到50%以上。”力佳隆公司销售总监陈晓妹说。
为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到当地去直接设厂。去年7月,陈晓妹陪同公司高层去埃及考察,很快就看中了有中资背景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这里各方面政策与基础配套都比较完备。
今年3月,总投资500万美元的力佳隆埃及工厂一期开工建设,预计到11月,部分产线就能先行投产,总产能达到3亿米,不仅可以覆盖“北非+中东”,还能进一步辐射欧洲市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海宁力佳隆能够顺利出海非洲,在埃及构筑起对非贸易“根据地”、对欧贸易“前哨站”,离不开振石和巨石两家桐乡企业在前面的先行探路。
中国巨石是全球玻璃纤维巨头,2008年时,其产能跃居全球第一,结果隔了一年,欧盟就对原产自中国的玻璃纤维发起“双反”调查。欧盟是巨石最重要的市场,“双反”一来税率立马超过30%,导致价格完全没有竞争力可言,相当于出口欧盟的路被堵死了。
欧盟的动作,让中国巨石加速了海外布局的脚步。在考察了20多个国家后,巨石选择了埃及。埃及靠近欧洲,紧邻苏伊士运河,港口运输十分便利,产品进入欧盟零关税。同时,埃及也靠近中东产油区,相对低廉的天然气和工业用电价格,都深深吸引着巨石。
2012年,顶着埃及“颜色革命”的动荡政局,巨石埃及工厂破土动工。到如今,中国巨石已在埃及投资10亿美元,年产能达到36万吨,还将大池窑拉丝、绿色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输出到埃及,打造中国迄今为止在埃及制造业领域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巨石埃及的成功意味着“双赢”,既巩固了巨石全球玻纤龙头的地位,还让埃及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玻纤生产国。
“目前,我们在全球有六大生产基地,埃及基地是其中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除了供应欧盟之外,还出口到中东、土耳其、印度,甚至美国,成为中国巨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国巨石投资战略部经理顾桂江表示,截至目前,巨石埃及基地累计为当地带来超16.7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为近2000个当地家庭提供稳定收入,成为中埃两国产能合作的典范,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在巨石埃及的带动下,当地已形成了从“玻璃纤维原材料矿石开发利用—玻璃纤维生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深加工”的一条龙产业链,这其中,也有嘉兴企业的深度参与,就比如振石。
走进振石的企业展厅,“投资在外、资源用外、支持他国、发展自我”的十六字箴言,很好地阐明了其全球战略的核心理念。
风力发电是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柱,一架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大不大,关键要看叶片的长度,叶片越长意味着发电量越大。而影响风电叶片长度的重要原材料就是“玻纤织物”,这是玻璃纤维深加工后的产物。
2014年,振石响应国家倡议,在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投资成立恒石埃及纤维织物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风电用玻纤织物,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北美。振石是第一家将玻纤织物出口海外的中国企业,随着埃及工厂的投建,其“以内供内、以外供外”的产销格局已初步形成。
2018年,同样在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振石又落一子,投资成立振石华美埃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特别是连续玻纤增强热塑性预浸带及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运用于物流运输领域,如北美重卡的节油裙板、冷链物流等。
全球每3支风电叶片,就有1支叶片材料源自振石。振石与巨石,是嘉兴玻纤产业链上成长起来的两个“世界第一”,两家的总部大楼同样矗立在桐乡凤凰湖畔,多年来合作构建起牢不可破的中国玻璃纤维产业,如今在埃及,它们依然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
“在全球化竞争中,我们意识到‘靠近客户、贴近市场、以外供外’的重要性,所以未雨绸缪,在埃及建立了海外基地。事实证明,这步棋我们走对了。”振石股份副董事长黄钧筠表示,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欧盟一直是节能减碳的倡导者和绿色能源的推动者,而在过去十年间,埃及工厂成为振石灵活应对各类贸易摩擦,持续为欧盟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产品的重要基地,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
黄钧筠认为,随着全球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以及非洲经济的高速增长,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未来的非洲必然不会缺席。“在非洲这样一块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我们会长期坚持经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