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体检季,每当体检来临时,总有一部分人担心又迷茫,既担心自己会不会查出什么问题,又在收到体检报告后对各种指标一脸迷茫。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看待体检这件事?怎样读懂指标背后的“健康信号”?对越来越普遍的甲状腺问题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针对这些问题,9月6日,潮新闻记者分别联系到了浙大二院体检中心主任孙婷和浙大二院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甜甜来作解答。
图源:央视新闻
“体检就像给车保养一样,一年一次是非常有必要的。”孙婷表示。对于一些人不敢看自己体检结果的“鸵鸟”心理,孙婷也表示理解,但她还是强调:“体检是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尽早发现健康隐患,才能及时干预,以免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对此,孙婷呼吁大家要重视体检问题,在拿到体检报告后,应正确、理性看待。
体检报告中的专业医学术语和健康指标无疑会“难倒”绝大部分的非专业人士,有些人甚至会因此被“劝退”,也有一部分人看到指标后的“箭头”就会心生畏惧。
“每一位在浙大二院参加体检的人员,在拿到体检报告单之后,医院会安排专业医生对报告内容进行解读。”孙婷介绍,医院对每一位参检人员的身体状况都会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体检报告单上危险因素的轻重缓急来排序,给患者列出建议事项,“把最重要的列在最前面,这样在咨询专业医生之前,受检人也能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孙婷注意到,从近年来的体检数据上看,一些代谢性疾病和各类结节的年轻化趋势颇为明显。“10个人里可能有7个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孙婷认为,对于每年进行体检的年轻群体来说,如果及时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这类甲状腺疾病发展至危及生命的情况还是相对比较少见的。
针对甲状腺问题越来越高发的问题,王甜甜首先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甲状腺结节不可怕,虽然现在因为超声技术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它的发现(生)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统计学上来看,85%以上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从这个比例上来讲,我们可以说大多数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观察就可以了,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
在医学上,甲状腺结节的分类更加细致,大类上就有六类,底下还有更为细致的分支。但是对于大部分民众而言,关心的分类无非归结于——恶性还是良性。
图源:浙大二院官方公众号
“一到三类都是良性;四类和五类存在恶性的可能,需要定期检查;六类则相对少见,需要明确的病理证实,一般发展到甲状腺癌才会被归到第六类。”王甜甜介绍,但是这样的分类相对比较笼统,“鉴别甲状腺结节是不是良性,只看超声的分类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再做甲状腺功能的全面检查,检查其肿瘤指标,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
很多甲状腺结节病人最常问的就是“我为什么会长结节”?
对于这个问题,王甜甜介绍说,甲状腺结节的病因是尚未明确的,只有一些已知的易感因素。“首先是环境中的辐射污染,甲状腺是对辐射非常敏感的一个器官,辐射污染的增加会增加其发病率;在饮食习惯方面,高脂饮食就容易促发很多类肿瘤。”不过,王甜甜也强调,高碘饮食虽然容易导致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但低碘饮食亦会如此,因此也不要一味地“忌碘”,要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碘含量。
体检中检测出的异常指标并不可怕,甲状腺结节也不必过于担忧,认真对待身体检查,科学看待检查结果,优化自身生活方式才是正确应对方法。正值体检季,医生也提醒大家,在忙碌之余注意均衡的饮食,保持愉悦的心情,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