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今天开通的杭温高铁,架起一座座什么样的桥梁?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4-09-05 23:14全网传播量24.6万
00:00
00:00

试运行列车通过杭温高铁跨杭黄高铁特大桥。潮新闻记者 董旭明 俞碧寅 拍友 吕杰琛 摄

浙江人心心念念的杭温高铁,今天正式开通!杭州西至温州北最快1小时27分可达。据悉,开通运营初期,铁路部门将按照日常线、高峰线安排旅客列车开行,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38列,杭州西至义乌、温州北、温州南分别最快34分钟、87分钟、120分钟可达。

杭温高铁正线全长2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桐庐东、浦江、义乌、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温州北、温州南9座车站,其中浦江、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为新建车站。杭温高铁,不仅是连接杭州、金华、台州、温州四地的快速通道,更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样的杭温高铁,是交通大动脉,更是桥梁、纽带。

杭温高铁,架起“同城化”的桥梁。杭州到温州,还不到一个半小时,这是什么概念?我们从西湖自驾到余杭径山,也差不多需要这个时间,这意味着杭温真正意义上的“同城化”触手可及,“同城效应”也会逐渐显现。首先惠及的便是那些需要长期往返杭温两地的人们,很多人的在途时间至少会砍掉一半,不仅更便捷,体验感也大幅度提升。此外,我们在诗画江南进行“特种兵式”旅游,也多了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项。交通越通达,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的是生活品质,增强的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接下来,相信会有更多人对这句话有更深切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同城化是一体化的前奏曲,而一体化又拓展了同城化的想象空间。杭温高铁开通后,浙江省域“1小时交通圈”也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轨道上的长三角”更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随着交通的“大变样”,浙江正在变成一个“市”,长三角正在变成一个“省”,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正在迈入“同城时代”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这是可以看得见的未来。其所蕴藏的活力、机会与可能性,值得我们兴奋与期待。

杭温高铁,架起“资源互通”的桥梁。杭温高铁开通后,对于沿线地区而言,“泼天的富贵”已经在路上。“要想富,先修路”的箴言,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高铁就是高阶之路,每当区域性的重要高铁开通后,对地区的发展往往起着“一子落下,满盘皆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杭温高铁能发挥出来的“集聚效应”,产生的“盘活价值”,对推动“共同富裕”的意义,如今正在显现中。

这一切都是因为,高铁能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让人才、信息、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高效率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优质资源互通与共享,“蛋糕也能越做越大”。比如,对于原本受到交通因素制约的沿线地区来说,以后引才更容易,当地的企业和产业也可以更好“走出去”“引进来”,很多产品可以更有竞争力,在互联互通中,迎来更大发展空间。这样一来,杭温之间,乃至沿线各地,都能够在优势互补中,实现真正的协同、联动、错位发展,让“一体化发展”拥有更好的前景与预期。这样的杭温高铁,是温州奔向万亿之城的“加速器”,是沿线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杭温高铁,架起“改革、开放与腾飞”的桥梁。杭温高铁,一个不可忽略的亮点是,其作为国内首条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国家发改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的“双示范”高铁项目,使之拥有着浓郁的“民营经济”气息,以及“市场化”气质。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能实现“多方共赢”。让民营企业深度参与重大公共项目,引入民营经济的“活水”,可以驱动相关项目更好更快启动,项目的经营服务也能随之释放更大潜能,进一步实现与市场接轨,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这也开辟了“政企合作”的新模式,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广阔舞台,开拓更大发展天地,在“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路上稳健前行。

与民营经济携手共舞,我们从中读到的是“改革”,是“开放”、是更大的“腾飞”。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开放”结出的硕果实现更大共享,杭温高铁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再一次让这些理念的价值“具象化”“放大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这意味着杭温高铁以及支撑其落地的改革与机制,还将激活“一江春水”。

杭温高铁,架起一座座什么样的桥梁?答案由当下和未来,共同书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聚焦杭温高铁通车
相关新闻
潮评丨淘宝微信牵手,所有人都是赢家
潮评丨火车站广场花坛边能不能坐?人性化管理是城市应有的温度
潮评丨29元坐高铁免费吃40元盒饭,该提防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