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吹风会上 浙江讲了三个故事

    潮新闻 记者 拜喆喆 陆乐2024-09-04 04:08全网传播量149.7万
    00:00
    00:00

    吹风会现场。潮新闻记者 拜喆喆 摄

    9月4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举办吹风会浙江专场,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陈江风、浙江省商务厅总经济师朱军介绍浙江省及金华市对非合作情况。会上,三个故事引发了媒体关注。

    一个是浙江青年赴非洲投资创业的故事。

    浙江台州青年赖剑峰2022年赴尼日利亚创业,投资建设了木材加工厂和矿场,不仅为当地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工作之余还积极出钱出力,帮助村民挖井开渠、建立青少年足球队,开展公益活动,被尼日利亚聘任为酋长,成为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第二个是非洲青年来浙投资创业的故事。

    塞内加尔青年苏拉哈特是一名“非洲出生,浙江发展”的“新浙商”。2003年,他只身来到浙江义乌创业,20多年来,依靠汇聚了210万种中国制造商品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以及畅通的物流和高效便利的国际贸易服务,苏拉哈特的生意越做越大,仅2023年他就向非洲发出了4000多个集装箱、1000多种商品,还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成立了新能源网约车公司,首次将滴滴模式带入塞内加尔。

    最后一个,是非洲人融入中国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奋斗故事。

    来自索马里的“80后”女孩和丹,高中毕业就来到金华留学,从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考取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后又选择回到金华成为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一员。求学期间,她联合执导并本色出镜了人文纪录片《我从非洲来》。2017年,和丹带着这部片子到伦敦大学演讲,引发热烈反响。

    这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浙江与非洲大地发生,这些敢为人先、勇闯天下的浙商和“新浙商”,推动着浙江对非贸易和投资,见证着浙非经贸从“走向非洲”到“落户非洲”,再到“联通非洲”。也正是这样以文化为媒,才使得浙非之间,在“民心相通、文化互鉴”中增进了情感、加深了友谊。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浙江非洲贸易额今年上半年突破278亿美元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在即,这些看点值得关注
    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续写人民相知相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