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杭州女子网上购“药”治糖尿病,血糖降了肝却出问题了!

    潮新闻 通讯员 荆文明 2024-09-02 10:43全网传播量15.5万
    00:00
    00:00

    网上购药,方便快捷,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但是,药品毕竟是特殊商品,网购药品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要是轻信虚假宣传,从无资质的商家或者个人购买药品,或是买到的药品包装破损等等,会存在潜在的用药安全风险,威胁身体健康。

    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加强科普宣传,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药械科的鲍春晖副科长为大家录制了一个关于网上用药安全科普的短视频。

    近日,潮新闻记者从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局已接到多起因网购药品轻信虚假、夸大宣传而引发的用药安全投诉。

    “一些不法商家采用夸大产品功效、隐瞒药品副作用、虚构用户评价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药品,此类药品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鲍科长提醒,遇到宣称“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便宜进口药”“药到病除”“神奇功效”等广告,往往安全风险较大,消费者购买药品需认准“国药准字”文号,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核对药品批准文号后理性购买,切勿听信不法商家的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

    鲍春晖还提到,还有不少商家会明示或者暗示,保健品或者食品中含有的某种成分有药品的功效,“把食品和保健品当药卖,这其实是虚假宣传,很多消费者被误导,买回家之后发现是根本不是药,延误了病情。或者消费者购买的食品和保健品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其实风险更大,往往里面非法添加了某种药物成分。”

    今年年初,西湖区的蒋阿姨(化名)在手机购物平台上搜到一款对控制血糖有神效的“药”,评价详情页的真实用户图片,更让她深信不疑,一次性下单买了半年的量。吃了几个月后,蒋阿姨的血糖降了,她就兴冲冲地去推荐给亲友。

    女儿觉得蒋阿姨不太对劲,便检查了产品外包装上的说明,发现只是个普通的食品,“那怎么有功效呢?”女儿在线咨询了内分泌科医生后才知道,这个效果可能源于当中加了临床禁用、慎用的、对人体有损伤的药物,而且为了效果立竿见影,往往是大剂量添加。在医生的建议下,蒋阿姨去做了肝功能抽血检查,果然,转氨酶升高,肝损伤了!她这才后悔莫及,赶紧把家里的药都扔了……

    类似的案例还很多。鲍春晖说,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治病心切,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掉入虚假宣传的陷阱。“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应科学用药,不偏听盲信宣传,其中处方药必须经医师问诊开具处方、职业药师审核,按医嘱服用。”

    科普+

    网上购药注意事项:

    1、应到正规的平台、网上药店购买

    正规平台主要看是否在网站首页面展示《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营业执照》及《药品经营许可证》;网上药店主要看主页面是否展示《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及《执业药师注册证》等证照,并核对是否在有效期内。请勿通过论坛、社交软件、短视频发布平台等渠道,从无资质的商家或者个人购买药品。

    2、网上购买处方药应谨慎

    网上购买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含电子处方),经执业药师审核后才能购买。

    3、警惕过度虚假宣传

    宣称“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药”“便宜进口药”“药到病除”“神奇功效”等广告,往往安全风险较大。消费者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核对药品批准文号后理性购买;切勿听信不法商家的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

    4、收到药品后应查验

    要查看外包装是否有破损、污染,查验标签、说明书、购药票据,仔细核对名称、批准文号、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使用药品后一旦出现异常反应要立即停药,如出现严重异常反应要立即就医。

    5、维护合法权益

    网购药品要保留证据,如聊天记录、交易凭证、收货情况等。一旦药品存在问题,可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保全证据,必要时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或12345。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药品安全宣传周|用药用械用妆,共筑安全共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