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针为笔,珠为彩,珠绣绘世界

    “萧山八千年”微信公众号 2024-09-02 08:35全网传播量1206
    00:00
    00:00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记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千百年来,它们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长河,历久而弥新,正是源自“传承者们”世世代代的坚守。

    聆听光阴故事,邂逅往昔风华。萧山八千年特此推出“非遗守望者人”系列专题,带您跨越时空界限,领略非遗魅力,感受那份流转千年的文化共鸣。 

    一件普通的白色针织衫或许毫无亮点,但若是用萧山珠绣这门特色的技艺在衣衫上绽放一枝小小的玫瑰,情况便大不相同——原本单调的面料上,玫瑰犹如立体浮雕般跃然而出,层次感十足。

    珠绣,顾名思义,就是以珠子、亮片等材料在纺织品上绣制出各种图案。王丽华是萧山花边研究所的工艺美术大师,也是萧山珠绣的传承人。在她的带领与推动下,珠绣这门非遗艺术不仅保留了其作为家庭妇女创收途径的传统角色,也升华成为一种承载文化记忆与艺术价值的载体。

    与针线相伴长大

    王丽华不仅是“萧山珠绣”传承人,也是“萧山花边”传承人,从小就与针线有着不解之缘。小时候,王丽华的父母开着一家萧山花边收发站,从小她就帮着妈妈干活,“一开始是做点简单的,比如穿针。妈妈会给我一块很大的海绵,插满了针,我把它一个个穿好。然后我去玩,到没了,她就喊我回来穿针,我回来又坐在凳上穿好针。”用王丽华的话来说,“自己是玩着针线长大的”。

    珠绣传承人王丽华

    或许是由于家庭文化的浸润,王丽华在针线手艺上颇有天赋。“常有人好奇地问我,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刺绣的?但我觉得自己好像从未正式学过。”孩童时期,王丽华就已经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们一起,利用刺绣手艺来为自己赚取零用钱。

    王丽华的太外婆是从宫廷走向民间的第一批手艺人,早期在上海南京路上经营着一家裁缝店,退休后回到萧山,将珠绣技艺传授给了年幼的王丽华。从太外婆手中接过针线,王丽华开始了这段与珠绣相伴至今的旅程,她逐渐精进珠绣技巧,更渐渐深刻地领略到珠绣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学习任何一门技艺都难免会遭遇兴趣消退的时刻,但王丽华是个例外,对她而言,与针线为伴是一种享受,“我从不觉得这是件烦琐的事,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从“制作”到“创作”

    1994年,18岁的王丽华前往深圳打工,从事服装相关工作,这段经历使她深刻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坚定了继续深造的决心。外出一年后,她选择回到萧山,开启了一段半工半读的日子:一边当起老板,从事服装订单加工生意,专门做珠绣;一边读书,完成了中专和本科学业,实现了个人的发展与提升。

    2012年对于王丽华而言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她参加了杭州市“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大师带徒学艺活动,在几百名参与者中获得萧山花边组第一名,成为了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赵锡祥先生的关门弟子。

    珠绣技艺

    “薪火传承计划”结束后,王丽华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与做生意时进行订单“制作”不同,王丽华将重心转向了“创作”,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与创新中,力求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与创意,让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亚运前,王丽华和团队就开始围绕亚运主题进行创作,采用珠绣、花边、杭绣等手法创作了《亚运宝宝》等系列作品。

    王丽华作品欣赏

    除了紧跟时事进行创作,王丽华还会参与非遗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和年轻一代的交流不仅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也提升了珠绣和花边艺术在年轻群体中的认知度。近两年,随着文创市场的蓬勃发展,王丽华巧妙地将珠绣融入到设计中,推出了包括扇子、书签在内的多样化文创商品,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在深入研究珠绣和花边的过程中,王丽华还陆续学习了国画、书法、古筝……艺术是相通的,这些看似不相干的艺术领域为王丽华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

    2018年,王丽华创办了丽华花边珠绣研究所,组建了非遗萧山花边珠绣传承志愿者团队,开展花边和珠绣的传承、创作,多次获得全国大赛金奖。同时作为两项非遗艺术的传承人,可见王丽华功底之深厚。

    巧手珠绣 助力共富

    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它深深植根于日常生活中。为了让非遗艺术释放新能量,助力共同富裕,王丽华在所前镇金山村成立了巾帼共富工坊,为热爱珠绣的妇女们搭建了技能提升、自主创业的共富平台。

    萧山的妇女们曾以“挑花边”、“钉珠子”等传统手工艺为家庭增添额外收入。如今,珠绣共富工坊为那些因照顾家人而无法外出工作的女性提供了一条创收的途径,工坊也成为了妈妈们分享育儿经验、交流情感的温馨场所。

    巧手珠绣

    王丽华的经历,就像她手中的珠绣一样,细腻而丰富,这是一段跨越传统与现代、融合艺术与生活的故事。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王丽华用自己的方式,让珠绣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了新的可能性。

    相关新闻
    绣出东方“爱马仕”!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副馆长谢易格打造非遗时尚品牌
    国潮领军者|吴腾飞和他的“中国书房”:中式美学闪耀巴黎
    ​剪纸版“悟空”!“手艺人”复刻游戏人物火出圈
    跨越山海!暨阳学院中国珍珠学院学子赴鹤庆绘珍珠银饰新图景
    吴兴区环渚街道举办非遗文化微课堂系列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