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榜样、聆听故事,档案馆里的“开学第一课”

潮新闻 记者 王璐怡 共享联盟·省档案馆 童菁菁2024-09-01 12:34全网传播量1260

档案馆里的“开学第一课”。记者 董旭明 摄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大写浙江人’吗?”“因为这些都是大人物!”…… 9月1日下午,随着新学期的钟声敲响,杭州市政苑小学五(2)班的学生如约迎来了“开学第一课”。不同以往的是,这次的课堂,不在孩子们熟悉的校园,而是设在了省档案馆“大写浙江人”展厅内。

档案馆里的“开学第一课”,是省档案馆和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馆校共建”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活动。课程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通过真实鲜活的榜样人物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历史、走进榜样、聆听故事,激发爱党爱国爱家热情。

档案馆里的“开学第一课”,学生正在观展了解“大写浙江人”。记者 董旭明 摄

从古代的越王勾践,到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茅盾……展厅集结了120多位对浙江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杰出代表人物的档案资料。目之所及,墙上是这些名人的照片和对应故事,几步相隔的玻璃柜内则是人物相关的珍贵档案,在这样的“教室”上课,学生们感觉特别新鲜。看展览、说榜样、谈梦想、立志向,在讲课老师王乙淏带领下,同学们走进浙江杰出人物的世界。

在省档案馆开课,学习内容充满“档案味”外,授课环节也有不同。省档案馆工作人员虞佳忆加入到讲师中,她从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互动提问开始,结合馆内正在展出的高人气展览“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着重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十条家规”的故事娓娓道来。“周总理有个侄女叫周秉德,上学时住在学校,看到有的同学有车去接,而她却只能挤公交车,心里就有些不平衡。但周恩来听到侄女的抱怨后,说汽车是为人民工作用的。他不仅不让家人用车,自己在接待外宾前去理发的路程都让工作人员按里程付费,明确不能搞特殊化。”虞佳忆的讲述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对周恩来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档案中有很多优秀人物的故事,和学校合作在档案馆里开展‘开学第一课’,就是为了让档案育人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也是我们创新档案文化服务模式的一种尝试。”省档案馆宣传文化处有关负责人说。

档案馆里的“开学第一课”,学生正在观展了解“大写浙江人”。记者 董旭明 摄

从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到孜孜不倦的科学家;从才华横溢的文体名人,到默默奉献的平凡人……课堂上,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是对“榜样”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在档案馆里上开学第一课,我们不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汲取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课堂结尾,王乙淏还精心设计了环节,请学生们以榜样人物为目标,制定自己的小目标。

“今天的课堂很有意思,学习了很多课本以外的内容,也了解了很多过去没听说的榜样人物和榜样故事。”学生王乐珊说要学习自己的榜样钱学森,将来努力为祖国效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