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又苦又涩。其实,茶是一种酸、甜、苦、咸、鲜“五味俱全”的饮品。茶汤中茶叶的量虽然很少,但其中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等却能给我们带来多种味觉体验。那么,茶的“五味”从哪儿来,国家茶艺技师于佳平给感兴趣的茶友们一个解答。
苦味。茶叶中的苦味成分很多,包括咖啡因、茶皂素、茶多酚等。其中,咖啡因是导致茶汤发苦的主要原因,茶皂素是辛辣苦味,茶多酚多呈苦涩味。茶多酚含量较高的茶,涩感能够平衡掉一部分苦味,令茶汤浓醇爽口。适度的苦味还能带来回甘的感觉,这是因为,适度的苦味消散后,会引发“味的变调”,让人感觉茶汤变甜了。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是由茶树的生长环境和品种等因素决定的,比如夏天茶叶生长旺盛,其咖啡因的含量要高于春茶,所以夏茶往往味道更苦。同时,咖啡因还能与茶多酚氧化物结合成具有清爽感的复合物,这正是茶汤爽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湖龙井 视觉中国/供图
鲜味。茶汤的鲜味来源于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包括茶氨酸、谷氨酸等。如果茶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的含量又比较恰当,那么整个茶的口感就会呈现出鲜爽的特点。一般来说,茶叶毫毛越多,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汤越鲜爽。
甜味。茶叶中的可溶性糖类除了给茶汤带来甜味,还会提高茶汤浓度。甜味虽然不是茶叶的主要滋味,但可以中和苦涩味,让茶汤滋味更为丰富,缓和了茶汤的刺激感。高嫩度原料中,鲜的物质比较多,而成熟叶片做成的茶,茶汤更倾向于甜味。需要提醒的是,现在市面上有一些茶会掺杂糖、糖精、香精,尤其是红茶,如果茶汤很甜、很香,极有可能掺了糖和香精等物质。
酸味。茶叶中的有机酸和一部分氨基酸,会让茶汤呈现很微弱的酸味,这对其他几种滋味也是一种调和。不过,让人明显感到酸味的茶,要么是制作工艺有瑕疵,要么是茶叶保存出了问题。
咸味。茶汤中的无机盐会提供“钠离子”,带来咸味。由于钠离子含量很少,我们一般尝不出来,但它会在茶汤里和苦、甜、酸、鲜互相作用,形成各类茶标志性的风味。
涩感。涩不是味觉,而是舌头表面的蛋白质遇到多酚类后凝固成膜,引发的收敛感和粗糙感。茶汤中多酚类含量过高时,就容易觉得涩。滚开的沸水会加大茶多酚的溶出度,导致茶味更涩。如果口腔状态不佳,或者口腔里有大量蛋白质类食物残渣及代谢产物时,喝茶也容易觉得涩,因此,建议喝茶前先漱口。
安溪铁观音 视觉中国/供图
茶汤是否好喝,取决于这些可溶性风味物质的量以及是否协调。对于苦感比较高的茶,建议适当降低泡茶水温,缩短浸泡时间。因为咖啡因有个特性——水温越低溶解度越低,这也是大多数冷泡茶不太苦的原因。其他物质比如茶多酚、茶氨酸、可溶性糖类的溶解度,受水温的影响不是很大。茶汤的最佳品饮温度为45℃~50℃,喝一小口,不要马上咽下,而是把它含在舌面上,舌尖抵住上颚,嘴唇微微张开,向口腔内吸气,这样,茶汤就会在舌面上形成一层薄膜,同时微微震动,刺激舌头上的味蕾与茶汤充分接触。之后,舌根部顶向上颚后方,仿佛在“咀嚼”茶汤,两三次后将茶汤咽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茶汤的各种滋味。
唐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