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发的新型光学树脂材料为公司拓展了不少新客户,这几天又忙着准备参加越南胡志明国际印刷包装工业展览会的样品,越忙心里越有底!”昨天,浙江凯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员工们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着,加紧赶制一批出口美国的新订单。公司总经理王浦说,重创新、抓生产成为公司当前的“主基调”。
近年来,上虞区有力构建国际营销体系创新试点,借助品牌出海、以展拓市、政策扶持等举措,推动全产业出海,全方位打通国际业务渠道,深入聚焦布局全球营销网络建设,有效融入国际化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买卖全球”新格局。
2023年,全区进出口企业达1457家,其中进出口超10亿元企业3家。4家企业列入全省民营跨国公司前60强,数量位列全市第一。上规模民营企业排名全省第五,累计备案境外企业183家,境外总投资额27.86亿美元,中方投资额25.03亿美元……一个个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我区经济运行加速增长、支柱行业支撑有力、企业发展更趋稳健的写照。今年1至7月,全区已实现出口278.37亿元,增长8.9%,居全市第3位。
从“提速增量”变“提质增效”
昨天上午,浙江恒洋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浩杰来到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将从香港国际礼品及赠品展览会带回来的相关补贴申报材料,递交至“虞快享”板块。不到半小时,工作人员便清点完各类申报材料,完成了参展补贴的项目初审。“‘虞快享’板块的启用,真是省去了公司不少麻烦。”韩浩杰满意地说。
开放服务“虞快享”板块由区商务局、公安分局牵头,联合海关、外事等多家单位,聚焦我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综合性、一站式开放服务平台,主要为我区外向型企业提供开放型经济政策咨询、外贸参展服务、原产地证办理以及出入境政策咨询、外国人来虞邀请函受理等16项开放服务。
“‘地瓜’不断向外延伸的背后,有政府强有力护航的身影。”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虞区积极制定优化外贸品牌发展政策举措,以开展品牌强区拓市行动为契机,制定推广“中国上虞”区域品牌支持政策,落实专项资金支持开展“上虞制造•扬帆出海”外贸企业海外出展拓市系列活动,推动全区外贸发展从“提速增量”走向“提质增效”。
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以培育质量、品牌为核心的开放型经济竞争新优势为目标,遵循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不断落实各项经济扶持新政策。上虞区将进一步加大参展补贴、出口信保等重点政策扶持力度,助力企业扬帆出海,同时以打造“以展促贸一类事”特色亮点,以“保姆式”外贸业务指南为企业提供贴心指导。
从“被动参展”变“主动出击”
春节期间赴波兰参观婴童展,并顺势拜访欧洲、中亚市场客户,总耗时20多天;5月前往美国参观美国国际少儿婴童用品展会,同时拜访客户和考察美国最新市场;下半年将目光投向俄罗斯市场,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和实地拜访客户……今年,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销售团队海外行程密集、收获满囊。
“我们今年探访海外的频率更高,也是想多看看外面世界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产品的前瞻性布局。”晨辉婴宝国际贸易总监杜丹丹介绍。从企业成立之初开始,晨辉婴宝便在全球广泛参与各类婴童用品展会。渐渐地,企业意识到单纯依靠展会曝光已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于是,晨辉婴宝开始将重心转向实地走访、精准对接。从“被动参展”到“主动出击”,晨辉婴宝找到了一条更为高效的销售路径,不断加大海外市场走访力度,有效增强公司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不止是晨辉婴宝,上虞区外贸企业正不断开拓多元化市场。在巩固欧美日韩传统市场的同时,上虞区通过展会目录、政策扶持引导外贸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不断提升该区机电、小家电、照明、伞具、户外用品等产品的出口优势及市场占有率。
截至2023年底,上虞区已与2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今年以来,该区已组织352家次企业参加107场次展会,全年备案参展企业达470家次。今年1-7月,全区外贸出口总量已突破270亿元。
从“代工贴牌”变“自主品牌”
昨天上午,阳光集团LED球泡灯数字车间内,一排排精密的机械臂在智能系统的调度下灵活穿梭,精准地完成从原料投放到成品包装的每一个步骤。这里一天产量能达到10万余只,70%以上产品出口。
贴牌出口,曾是阳光迅速做大的法宝,通过和飞利浦公司合作,公司的经营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但销售渠道控制在委托商手里,发展仅限于成为“加工车间”,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客户需求疲软,就会面临生存危机。“壮士断腕,既要搞创新,又要搞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做强品牌。”阳光集团总经理吴国明介绍,随着公司自主品牌、自主市场、自主产品“三自”战略的实施,阳光在全球投资建设了众多销售公司和海外仓,实现快速高效的全球销售渠道网络布局。
截至目前,阳光已经在美国、欧洲、澳洲、中东、非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公司,同时收购了“MEGAMAN”、“Nordlux”等海外知名品牌,进一步打开了海外自主品牌的销售网络,实现借船出海。“近几年海外业务不断拓展,这些‘藤蔓’每年可为公司输送15余亿元的‘养分’。”吴国明介绍。
从代工贴牌生产商转变成原始设计制造商,是上虞不少外贸企业的转型之路。在争夺外销、代工的订单中,上虞企业正在持续修炼内力。我区现有省、市级出口名牌19只,其中省级出口名牌企业6(只)家、市级出口名牌企业13(只)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2023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名单公布,全省共60家企业上榜,其中绍兴市12家,上虞区4家企业入围,分别为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金科汤姆猫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占绍兴总入围数的三分之一,数量全市领先。
从设立海外办事处、成立贸易公司到跨国投资合作,上虞区龙头企业实现了向大规模兼并收购与行业全球领先者合作的投资转变,高层次的海外并购加快发展。这些公司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大力发展海外市场、引进海外技术及人才,企业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跨国投资经营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对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明显增强,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输出附加值持续提升,海外风险防控和权益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截至今年7月,上虞区累计拥有境外企业197家,境外累计总投资额28.67亿美元,累计中方投资额25.82亿美元。下一步,该区将继续紧紧围绕“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工程”,通过“扎根本土,壮大藤蔓,滋养块茎”,构建更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