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东信社区老年学堂的学员学习扇子舞。受访者供图
“我爸妈说,在这里学得很开心,终于不嚷着要回东北老家了。”近日,家住杭州市滨江区彩虹城小区的陈先生专门找到彩虹社区老年学堂表示感谢,说自己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原来,陈先生的女儿即将读小学,8月初,他把东北老家的父母接来杭州帮忙带孩子。生活习惯差异没有难住老两口,倒是没朋友一起玩把老人给憋坏了,总是“反悔”,说待不住,要回东北。
陈先生开始留意,滨江的老人都去哪里活动。很快,他发现社区老年学堂特别热闹。
“我带爸妈去看了,我妈报了合唱课,我爸报了书法课、京剧课,两人上课时间错开,也不影响接送孩子。”陈先生说,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爸妈交到了好朋友,天天回来乐呵呵的,还唱歌给孙女听。
“‘家门口’的学堂对老年人来说特别好,步行15分钟内就能到达,自己不累,家里人也放心。”陈先生认真地说。
像这样的学堂,滨江区有50多个,都是区老年大学的教学点,散落于各个社区、高新产业园区。滨江区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带有高新特质的老年教育资源整合“滨江经验”。高新特质的整合有何特别之处?近日,记者来到滨江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该工作负责人表示,可以去三个地方看看。
滨江区老年大学邀请各社区老年学堂学员代表一起开展茶艺课。受访者供图
“1+3+39+N” 教育资源深入一线
8月27日清晨,浦沿街道江南社区老年学堂形体室内,一群身着瑜伽服的退休“姐姐”们正跟着老师练习瑜伽。阳光透过窗纱落在她们身上,留下美丽剪影。
刘阿姨是滨江区老年大学的老学员,老年大学放假时,她就到社区老年学堂报名学习,“无缝衔接”。
“瑜伽、油画、摄影、唱歌……”刘阿姨数着自己曾经在社区老年学堂报过的课程说,这里不仅环境好、离家近,课程内容也丰富,总能找到自己想学的。
滨江区老年大学开设130余门课程,内容涵盖养生保健、文化艺术、智慧生活等多个方面,同时整合高教园区教育资源,与企业园区、社区联动,打破各区壁垒,实现教育、产业和社区之间的教育内容、师资、场地等资源融合共享,将教育输送到第一线。
“1+3+39+N”的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创新模式将这种深入体现得淋漓尽致。1个区级老年大学、3个街道老年大学分校、39个社区老年学堂,还有N个带有“高新”特质的产业园区学院。
2023年9月,滨江区首家海创园园区学院正式开课,秋季班安排了燃脂、普拉提两门课程,供给周边老人上课,也满足上班族的运动需求,真正将课堂搬到了老年人“家门口”。
“龙翔四社 乘风而起”文化走亲活动。受访者供图
60多家高新企业加持 “科技游学”很前沿
近日,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门口,一辆白色大巴车缓缓驶入。40位丹枫社区老年学堂“科技游学”班的成员开启他们的首场“科技游学”之旅。
一分钟实现智能门锁的破解;一键操作,无需支付直接取货……在安恒信息安全创新体验中心,老年学员对这些黑科技惊叹不已。这里是浙江省科协的网络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学员们可以通过“一站式、沉浸式、主题化”体验,深入了解安全研究院及信息数字人才创研院的研究成果。
“真是大开眼界。老年人也喜欢看这些高科技,要与时俱进嘛。”老年“科技游学”班成员退休干部许丽莲说。
“科技游学”课程是滨江区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创新探索。
“滨江有60多家高科技上市公司,我们借助这一优势,把课堂搬进高新技术企业,搬到实验室,让老年人也跟踪最前沿的科技。”滨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多个社区学堂已组织开展“科技游学”活动,学员们走进高新技术企业、实验室、制造工厂,与前沿科技“零距离接触”,感受科技的魅力。
除了借助企业,滨江各社区间也常态化开展老年学员“文化走亲”活动。各老年学堂文化团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共享学习资源,在实现社区间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也增强了社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后期进一步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奠定基础。
数字赋能线上教学 打造泛在的学习空间
8月28日,我们来到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工作人员打开手机“浙里办”,搜索“浙学通”,选择杭州滨江地区后,便能看到该区域的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
记者点开其中一项活动“晶之韵短笛乐队”,培训班的时间周期、课程安排、地点、教师情况一目了然,还有地图可以精准定位。
“通过这个线上平台,老年人可用手机自行搜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前往报名参加,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学习活动的地方,打破信息壁垒。”该工作人员说。
“浙学通”杭州滨江页面,可以看到许多培训活动。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滨江区以数字化改革迭代赋能,开拓“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教育模式,积极创新新时代老年教育办学思路,全面提升老年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区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依托智慧学习平台“浙学通”,对老年学员进行数据分析,精准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再通过智能推荐等技术,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和指导。
为让老年教育覆盖面更广、教学效果更持久,滨江区还对一些容易忘的课程,如舞蹈、园艺、茶艺、书法等,开展直播教学,或制作成线上课程。这些线上课程都会通过区联络员群、区社团群、各老年学堂学员群进行转发,打造泛在的学习空间、时间,真正实现时时处处可学。
目前,滨江区“浙学通”平台注册人数达11万余人,累计开展培训活动23291次,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居民使用“浙学通”自主签到率为78.3%,位于全省前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