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大运河工业遗产“焕新记”

    潮新闻 曹福然2024-08-28 03:19全网传播量6231
    00:00
    00:00


    原中石化小河油库改造的小河公园局部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调研浙东运河文化园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何为“焕新”?“焕新”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接续丰富已有的文化要素、产品,还要进一步挖掘、提炼和传播大运河文化的新样态。

    不久前,草莓音乐节、风暴电音节在大运河杭钢公园举办,广大青年齐聚高炉之下,在运输廊道旁载歌载舞,为千年古运河与杭钢增添青春气息。那么音乐节、钢铁、高炉,这些看似与千年古运河无关的元素是如何成功进入文化消费市场,并精准打动广大年轻朋友的呢? 

    浙江省工业遗产凭借数量多、类型丰富、意蕴厚重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寻求多样化“焕新”。在工信部发布的五批次“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中,大运河浙江段的5项工业遗产均已实现“焕新”,南浔菱湖丝厂融入地方景观体系,善琏湖笔厂和绍兴鉴湖黄酒作坊迭代为特色小镇,七〇一三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也设立历史陈列馆,和丰纱厂则已完成世界级滨水区的文创园转型。在大运河浙江段,同类的“焕新”案例还有很多……

    原国营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焕新为“丝联166文创园”;原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房改建成手工艺活态展示馆;拱宸桥畔的“如意里”展示着“浙江省第一盏电灯”;宁波渔轮厂焕新为“iPN渔轮厂”文化产业广场……

    这些富有强烈地方特色,且成功吸引年轻人的“焕新”实践,其核心魅力又在何处?

    生动呈现了红色根脉。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浙江省大运河沿线便涌动着红色印记,见证了可歌可泣的红色岁月:最早迎接人民解放军解放杭城的华丰造纸厂,喊出“坚决保卫工厂、与机器共存亡”口号的浙保修械所(杭州制氧机厂前身)等。

    真切做到了“还河于民”。浙江省以打造“人民的运河”为遵循,不断提升大运河工业遗产与公共空间的连接感。由中石化小河油库改造而成的小河公园,将储油罐、泵站、管道等嵌在游客步道中,与极富工业感的建筑外立面、铁锈装饰一道,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鲜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随着工业时代成为过去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审美观念也随之改变。老工厂不得不从生产火热到面临停产,再转型文化旅游。大运河工业遗产无疑成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史烙印,且工业遗产独有的工业线条、铁锈质感及建筑特色,恰满足了广大年轻群体的审美偏好,鲜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运河篇章”。

    “人类历史上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的一项重要技术成就”等,是201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大运河突出普遍价值的高度肯定。经过新中国辉煌的工业化建设,在新时代工业文化和人文经济勃兴的背景下,工业遗产持续“焕新”古老运河,为建设美好家园添砖加瓦。

    【作者:曹福然(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城市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