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时光深处的建筑情缘

    ——吴京教授与洪铁城老先生的婺派建筑之旅

    潮新闻 阮梅洪 吴广艳2024-08-27 08:23全网传播量10.1万
    00:00
    00:00

    甲辰年的处暑,阳光依旧炽热,“秋老虎”威风不减,却挡不住一位智者寻根问源的决心。博士生导师吴京教授,一位在预应力工程技术领域声名显赫的东阳籍学者,踏上了前往故土的旅程,只为拜访中国婺派建筑学说的奠基人——洪铁城老先生。

    吴京,东南大学教授、建筑工程系主任、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身上的多重身份,无不彰显着他在学术界的卓越成就。而东阳市建筑科技研究院院长的角色,更让他对家乡的建筑文化怀有深厚的情感与责任。此次归来,他心怀敬畏,只为与洪老共话建筑艺术的真谛。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是学问与情感的双重盛宴。

    东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以它独有的韵味迎接着归来的游子。吴京教授与洪老,两位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的智者,一见如故,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眼中闪烁着相见恨晚的光芒。他们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是学术的交流,更是心灵的共鸣,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吴京说他读初中时就读到过洪先生的诗文,是父亲从机关带回家的资料。还谈到大学毕业实习时,常听到师傅们说洪老师画的图纸特别漂亮,细致,应该怎么做、要注意点什么,图纸上交待得清清楚楚。

    洪老笑眯眯地问:“吴教授是东阳什么地方人?”

    吴京教授回答:“东阳横店夏里墅赵宅村人。”

    听到“夏里墅”三个字,洪老立即兴奋起来:“那我们可有缘份啦!”

    原来30多年前洪老帮徐文荣做横店文化园规划,建议把夏里墅村瑞霭堂和湖头陆村瑞芝堂搬过去。好处说了一大堆。徐问多少钱?答少则30万多则50万一幢。徐当场拍定,没多久搬近成功。1996年著名导演谢晋到东阳卢宅拍《鸦片战争》电影,期间绕道到横店参观搬到文化园的瑞霭堂和瑞芝堂,谢导特感兴趣。不日他决定将《鸦片战争》实景广州一条街项目从上海青浦易址到横店,于是有了“东方好莱坞”。

    出生于赵宅的吴教授听说过影视城与谢晋的传奇,然而让他既震惊又敬佩的是这个传奇竟然缘起于坐在面对面的洪老。

    聊天从客厅移步小书房。书房内,一束柔和的光线洒在古朴的桌面上,洪老精心准备的《婺派建筑研究历程与未来》幻灯片缓缓展开,如同历史的画卷,将两人带入了那段辉煌的岁月。洪老介绍自己与南工(东南大学前身)两院院士齐康,工程院院士钟训正、王建国,及著名教授鲍家声、郭湖生、郑光复、杜顺宝、黎志涛、王文卿、陈薇等人四十多年的亲切交往。特别是1987年春天,他以《东阳建筑》杂志编辑部的名义与南工、同济、重建工三家高校建筑系合办首届建筑评论会,被列为当年中国建筑界十大新闻第五条。吴京教授听着洪老讲述与东南大学前辈们的深厚情谊,那些关于建筑、关于艺术的热烈讨论,仿佛穿越时空,直击心灵。他的心中,不禁对这位前辈充满了敬仰与感激。

    洪老介绍了婺派建筑马头墙、大户型、大院落、大敞厅、百工精装修等五大特征。吴教授一边看一边称赞我们婺派建筑不愧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遗产,并很自豪地向洪老说自己从小就在“十三间头”长大。洪老调侃地说,很多大人物大专家“身在屋中不知屋”,你吴教授知道自己家“十三间头”有什么奥秘吗? 

    吴京教授说,我家“十三间头”有很多精美的木雕,印象最深念念不忘是有块花板雕有“拿着直钩钓鱼的姜太公”。

    太好啦!洪老欣喜若狂地站起来,建议立马去看“姜太公钓鱼”如何?

    赵宅,这个宁静的小村庄,仿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依旧保留着那份古朴与宁静。吴京教授轻轻叩开边门,一声“嬢嬢”唤醒了沉睡的记忆,亲人们的笑脸如春风般温暖,久别重逢的喜悦在十三间头大宅院中荡漾开来。

    达德堂,这座建于民国中期的三合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木雕工艺,成为了婺派建筑的杰出代表。洪老手持相机,每一张照片都像是对这份文化遗产的致敬与挽留。他仔细端详着每一扇木门、每一块花板,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匠人的灵魂相通。

    在“姜太公钓鱼”的木雕前,洪老与吴京教授驻足良久。那浅浮雕中的姜太公,戴着斗笠,坐于渭水之畔,直钩垂钓,那份超然物外的气质,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能触动人心。画面采用浅浮雕成活,姜太公戴着斗笠坐在流水滚滚的渭河边钓鱼,身边有童儿陪伴;周文王由侍从护驾到临。个个人物面部表情生动,衣服皱褶线条流畅,垂柳倒挂随风飘拂,五针松清香扑鼻。作品立意高远,构图完好,雕刻功夫也非同一般。

    大宅院十二扇格扇门的绦环板,经中国婺派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庄雪成鉴定,还刻有“弃官寻母”“富贵寿考”等画面,前者讲述编入《二十四孝》的宋代孝子朱寿昌的故事;后者讲述唐代名将郭子仪力挽狂澜、再造唐室的故事。还有“芦衣顺母”,讲述闵损生母亡,遭继母虐待,父亲知后要休妻,闵损跪求饶恕继母:“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洪老感慨道:“这就是婺派建筑的魅力所在,这是‘立体的家书’,寓教于乐,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寄托。”

    洪老又说:“其实我们研究婺派建筑,是在研究人居空间环境模式。这是研究的真正方向,也是研究的终极目标,是研究课题的时代性意义所在。”

    随着夕阳西下,这次探访也接近尾声。洪老与吴京教授在达德堂前合影留念,不仅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更留下了对婺派建筑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