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武川博议】如何“玩转”短视频?

    潮新闻 共享联盟·武义 任广明 胡清波 陶峰松2024-08-27 07:26全网传播量1286
    00:00
    00:00

    近期,由武义县委宣传部指导、县融媒体中心策划制作的系列短视频《老照片里的武义》,以生动新颖的形式,讲述小城的“老故事”,勾起无数人的浓浓乡愁,迅速刷爆了朋友圈。B站纪录片《国宝迷踪》第二季《真赛假》火爆全网,国宝“徐谓礼文书”通过网络红遍大江南北,武义博物馆再次迎来了打卡热。

    “一部手机一条网,宅到地老又天荒。”在全民娱乐的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已经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上班路上、吃饭途中、工作间隙、睡觉之前,人们就会不自主地掏出手机,打开短视频软件,手指上下翻飞,喜怒哀乐被小小屏幕掌控。数据显示,2023 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 151 分钟,且持续5年呈增长态势。

    在短视频时代,我们该如何走出由短视频搭建的“信息茧房”?又该如何在短视频的汪洋大海中汲取正能量?

    “某音15秒,人间两小时”。当下,短视频以其短小凝练、制作方便、传播快、易分享等,成为全民化应用。它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的日常生活,满足了表达的欲望和观察别人生活的好奇心,引起心理上的共情。

    刷不完的信息流,大脑开心到“停不下来”。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能让人沉浸到短视频的世界,几十秒到几分钟的短视频里,有你感兴趣的一切。从时事热点到政策解读,这里“一网打尽”;从生活日常到电影切片,这里包罗万象;从美食打卡到搞笑日常,这里应有尽有。短视频就像一颗颗甜蜜的小糖果,不断喂给我们的大脑,大脑快速分泌多巴胺,带来快乐兴奋的体验,还增加了对下一颗“糖果”的渴望感,让人忍不住刷一下、再刷一下,“说不定下一个更有趣呢?”

    忍不住的诱惑力,算法推送比你“更懂你”。在算法机制的精准推送下,短视频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短视频有个“猜你喜欢”的功能,这是一个不断精进的推荐机制,会根据用户刷短视频的行为,最大限度迎合并满足用户偏好,“你看什么它就推送什么”“你看得越多它就推送得越多”。比如,有人喜欢旅游,就总能刷到up主打卡全国各个网红点的短视频;有人喜欢美食,各种美食博主探店、地方风味小吃、居家做菜的短视频就会蜂拥而至;有人喜欢喜剧,就会时不时刷到各种雷人、夸张的搞笑视频,反转的故事和表演,总能逗得人前俯后仰……

    填不满的空虚感,虚拟网络交织成精神“乌托邦”。现有调查发现,沉迷短视频的人群中,压力较大、容易无聊的,害怕社交或者人际支持有限的,赋闲在家有大把空余时间的占大部分。通过短视频,个体基于爱好兴趣、道德认知、情感需求以及价值认同等偏好,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实现社交连接,聚成网络圈群,从而填补在现实生活中不易满足的空虚感,缔造了一个此心安处的“舒适区”。

    有人说,短视频正在不知不觉间“吃掉”我们的“大脑”,或许并非危言耸听。

    短视频成瘾可能让用户出现更多的抑郁、焦虑情绪,注意力变得更不容易集中,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健康问题,影响正常社交,丢下手机后,孤独感就如潮水汹涌而来,甚至对主流价值构建带来了冲击和风险,加剧了主流价值认同的难度。

    无脑刷屏“带偏”主流价值观。爆炸式增长的短视频,不可避免对承载着主流价值的短视频形成淹没效应。比如,有的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为了获得流量发布擦边、低俗甚至毁三观的视频;有人裹挟巨大流量夹带“私货”,在短视频内插播“三无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甚至有的人为了“泼天的流量”散播虚假信息,通过恶意摆拍制造或蹭炒热点,故意博眼球占用公共资源,比如,个别所谓“书法家”在网上搞“书法表演”,笤帚泼墨,大喊大叫,让人反感。这类“新黄色新闻”充斥在短视频内,大众被短视频魔力迷惑,几乎放弃了深度思考,使得视线偏离理性、公平、正义等主流价值观。

    信息茧房导致价值认知盲区。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只看“偏好”内容,会让人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日益麻木,甚至陷入一叶障目的“信息茧房”。短视频中,一度充斥着很多炫富视频,一些动辄年入百万、豪车出入、挥金如土的“贵族生活”短视频往往有着巨大的流量,对很多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造成误解——“原来大家赚钱都这么容易”,反而对勤勤恳恳工作的劳动者嗤之以鼻。这就如同一片荒地,如果不种上鲜花、庄稼、水果,短时间内就会被野草占领。

    众声喧哗加剧二元对立思维。各种观点以短视频的形式快速传播,形成“民间舆论场”,一些情绪化、极端化、负面化的舆论极大地冲击了主流价值,让人陷入迷茫。当舆论场逐渐成为情绪宣泄场,就容易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漩涡,偏激的观点和极端的言论甚至会成为网络暴力的土壤,受众被情绪裹挟化身“网络判官”,轻易地对某些事件进行“网络审判”。比如,巴黎奥运会后,全红婵因前往苹果店为母亲购买大内存的苹果手机,引发了大规模的攻击浪潮,许多人指责她,身为奥运冠军,却不支持国产品牌,而选择了苹果而非华为或小米。这些披着所谓“爱国主义”外衣的恶意指责声音甚嚣尘上,让人不得不心生警惕。

    有人说,短视频更像一种“魔弹”,而短视频用户则更像是毫无招架之力的“木头人”,被“魔弹”击中,然后应声倒下。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的硬币两面,走出短视频“陷阱”?

    从虚拟世界汲取社会“正能量”。刷短视频经常给人一种“时间飞逝”的感觉,回过神来可能又觉得啥也没干,这种沉浸体验可能带来巨大的沉迷风险。对于用户而言,要多一些“主动选择”,少一些“被动接受”,秉持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刷到低俗、恶俗、负面、无用的信息迅速略过;刷到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则可以主动“转评赞”,从被动的内容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主导者。

    近日,B站纪录片《国宝迷踪》火爆全网,第二季《真赛假》充满了地地道道的“武义味”。本集主要讲述了2012年武义县公安干警与县博物馆通力协作,追回17卷南宋纸质徐谓礼文书的故事。线下,县博物馆联合B站开启为期一周的“重生之我在南宋做官——徐谓礼文书真迹联合展”,不少追剧的观众来到现场一睹徐谓礼文书真容。这种线上短视频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赢得市民连连点赞:“看完精彩的视频就到博物馆打卡了,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回归面对面社交“原生态”。前苏联作家温·卡维林说过这样一句话: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手机短视频不是唯一途径,面对面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与线上社交相比,线下活动更能激发人们的感官和情感。参与户外运动可以享受自然风光和身体的快乐,参加音乐会可以沉浸在音乐的氛围和现场的热情。这些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融入社交场景,增强社交的乐趣和意义。

    “亲清茶室”就是面对面社交的一个真实写照。县里划定固定场所,定期邀请民营企业家座谈,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坐班接待。一杯清茶,畅谈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部署、措施贯彻实施情况、企业自身经营、对职能部门服务作风效能等方面问题,通过政企面对面交流,既倾听了企业家的声音,又使施政者决策更精准。此外,武义县正在打造书香武义,各具特色的图书馆、农家书屋遍布城乡,很多市民选择放下手机,在书海中探索知识的奥秘,静静享受生活的美好。

    去“有风的地方”寻找人生旷野。人们的社会交往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穿梭”,但虚拟终究要回到现实。稻盛和夫说:“把时间放在床上,成就了体重;把时间放在书上,成就了智慧。”行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心用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可以放下手机,寻找现实的快乐。比如,好好看一部电影,而不是听小帅和小美的解说;约朋友吃顿大餐聊聊天,而不是看吃播当嘴替;去看一朵花开,去闻雨后的空气,去追一场绚烂的晚霞……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句经典台词:“心若是牢笼,则处处皆为牢笼。”跳出短视频“陷阱”,就会发现,真实世界的风景远比短视频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