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有请发言人》栏目,近日推出新一季节目——《文润之江潮起时》,着重围绕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主题,多角度解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浙江探索‘十大行动’”,精彩呈现“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生动图景。
传统越剧为何能出圈?浙江图书馆的家具怎么选的?浙江的夜校什么课最火爆?
本期节目邀请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李新芳,为我们解读从“浙里有戏”到夜校出圈的流量密码。
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古戏台,这个设计是出于什么考虑?
这个古戏台是美轮美奂的。古建筑的传统营造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台所上演的传统戏曲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在这样一个戏台和一个小剧场空间,演员和观众距离特别近,对于演员的艺术造诣和表演的细腻要求非常高。
这里还有一个大剧场的演出,从今年7月份到12月底,每周日晚都会有传统戏剧的精品演出,欢迎观众们来观看。
问:最近越剧《新龙门客栈》非常火,传统越剧为何能出圈?
一是守正创新。无论是融合创新的舞台表演,还是关于传统武侠题材的全新诠释,尤其是拥抱互联网新媒体的网感表达,都是《新龙门客栈》能够出圈的流量密码。
第二个要素是融合发展。去年浙江卫视的越剧专场,每一期短视频的点播量都能够超过1亿人次,这也是融合的表达方式。
第三是人才。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对于戏曲演员而言十年也远远不够,所以浙江的越剧一直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出新戏、出新人。
这三个要素,是浙江越剧能够出圈的核心和关键。
问:掌握了方法之后,您觉得下一个浙江传统戏曲的爆款会在哪里?
从个人内心出发,希望是昆曲,因为都说昆曲是百戏之祖,有六百多年的历史,2001年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也是世界的。
浙江的昆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浙江可以说是新中国昆剧事业的发祥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浙江昆剧团,而且当时是新中国最早的一家昆剧团,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乐团,所以希望浙江的昆曲成为下一个爆款。
问:传统戏曲的复兴和出圈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领,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有哪些方面的支持举措?
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作为浙江省传统戏曲保护发展的职能部门,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涉及到传统戏剧类的项目有58个,浙江还有很多独有的地方剧种。前些年厅里下发了《关于支持地方传统戏剧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五个一”来扶持地方剧种,加上在“十四五”时期要实施传统濒危剧种的保护和扶持计划,这些是在顶层层面实施传统戏曲保护的一些做法。同时,最近还在研究针对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驻场演出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第二个方面是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离不开人的力量,尤其传统戏曲需要艺术家。这些年浙江一直通过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传统戏剧人才库的建设。
问:浙江图书馆阅览室的家具很有特色,都是怎么选出来的?
图书馆不仅要有丰富的馆藏,是知识的海洋,同时也是一个舒适宜人的阅读空间。浙江图书馆在新馆家具的选择上,让读者们投票来选择心目中新馆的家具,包括懒人沙发也是读者票选出来的。
问:最近夜校非常火,一课难求,现在最火的课是什么?
现在最火的有一门课是唢呐,这门课在C端应用上(浙里文化圈)公开以后是一票难求,最近这一期中签率是500:16。把原来白天的供给改成晚上,让很多年轻人可以在下了班以后来学艺;在课程内容上,原来是有什么师资提供什么课程,现在是根据社会的热点,大家需要什么课程就去找对应的师资。
问:浙江的老百姓还会有什么样的文化新产品、新场景和新业态可以期待?
设想会有四个方面的新场景和新产品:
第一个方面是纵向的资源打通,以文化馆、图书馆的总分馆制为核心,把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在一个乡镇、一个村里面就能够享受到省级馆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个方面是横向的功能融合,在餐厅可以看书,在咖啡馆可以听交响乐、越剧等;
第三个方面会建立公共文化共同体的单位联盟,提供集成式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四个通过线上的文化点单,来实现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精准触达。
一件文化产品能够成为爆款
其实是因为触达人心
如果说其中有什么流量密码的话
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
让我们共同期待
更多姹紫嫣红的精神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