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云和师傅”,这位内蒙古69岁老人红了眼眶

潮新闻 记者 邱建平 邬敏 共享联盟(云和)雷剑飞 叶益鹏 通讯员 梁佳靓2024-08-23 00:43全网传播量56.7万
00:00
00:00
012018年,石余凤从浙江云和到内蒙古赤峰,无偿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
02董文明原是困难户,靠种玉米为生,石余凤教他种香菇,助其脱贫,现在成为技术员。
03石余凤在赤峰三年,与菇农同劳动生活,深受菇农感激,被称为“家人”。
04石余凤为老董垫付资金提供菌棒,并“托底”回购,帮助老董改善生活。
05石余凤虽已离开赤峰多年,但仍时常梦到在产业园的日子,对菇农们充满感情。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石总’回来了,是我们的家人回来了!”8月22日,一见到“云和师傅”石余凤,69岁的巴林左旗林东镇菇农董文明忙停下运送香菇的小三轮,紧紧握住了石余凤的手。

“‘石总’,我们感谢你!”说着说着,董文明不禁哽咽,红了眼眶。

在老董的心里,石余凤就是亲人。

2018年,石余凤跨越2000多公里,从浙江云和到内蒙古赤峰,无偿为巴林草原上的群众手把手传授技术,在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带着菇农干,从“无”发展起食用菌产业。

这位“女师傅”送技术、送经验,长达三个年头。三年来,她同当地菇农们一起劳动生活,打成一片。

老董原是林东镇困难户,妻子卧病在床多年,他独自一人看顾着老伴,靠种玉米为生,日子过得艰难。

搬进产业园后,石余凤经常去家里看望,手把手教他种香菇,甚至垫付资金将高品质的菌棒送给他并“托底”回购,老董心里头感恩。

现在,老董身子骨还硬朗,成了“技术员”,拉香菇、管十余个大棚,还有时间照顾老伴,再也不用出门打工了。

他用粗砺的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没有‘石总’,生活不会有现在这样好!”

在“云和师傅”石余凤心里,自己又何尝不想这些“家人”。她说,“虽然离开多年,但自己做梦都常梦到还在产业园。”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11)
潮客_24qw4b · 2024-08-23 11:32 · 浙江杭州回复
看老董现在多精神,都是石师傅的功劳
汽水Soda · 2024-08-23 10:42 · 浙江杭州回复
做梦都想着产业园,石师傅的心永远在那里
潮客_24qwxj · 2024-08-23 10:42 · 浙江杭州回复
离开多年还牵挂,石师傅真是个重情义的人
漫步者Wanderer · 2024-08-23 10:42 · 浙江杭州回复
从困难户到技术员,老董的翻身仗,石师傅功不可没
潮客_dcichn · 2024-08-23 10:12 · 河南郑州回复
老董的改变,是石师傅无私奉献的最好证明
紫薇Star · 2024-08-23 10:11 · 江苏南京回复
石师傅,你是巴林草原的“及时雨”
潮客_wis8hj · 2024-08-23 10:00 · 浙江杭州回复
三年时光,手把手教技术,太不容易了
七彩彩Rainbow · 2024-08-23 09:47 · 山东济南回复
这份师徒情,比亲人还亲
潮客_en54hp · 2024-08-23 09:45 · 广东深圳回复
跨越两千多公里,只为传授技术,敬佩
潮客_wxjxhv · 2024-08-23 09:40 · 浙江杭州回复
老董的眼泪,是感激也是幸福的泪
潮客_3y2qwo · 2024-08-23 01:07 · 浙江丽水回复
👍👍👍👍共同富裕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