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巴林草原上,这座食用菌产业园里“长”出新生活

    潮新闻 记者 邬敏 邱建平 共享联盟(云和)雷剑飞 叶益鹏 通讯员 梁佳靓2024-08-23 00:43全网传播量5591
    00:00
    00:00

    8月22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区坐车270公里,行驶近4个小时车程,来到了地处巴林左旗中部的林东镇。

    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雷剑飞 摄)

    林东镇,一个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建运服多业并举的小镇。广袤的草场上,肆意生长着小麦、玉米、高粱、蔬菜等农作物。

    “近郊蔬菜,远郊牛”林东镇镇长康学东说,加上食用菌,就构成了林东镇产业发展的“三件套”。

    “云和师傅”石余凤(左一)和打包香菇的菇农们(记者 邱建平 摄)

    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道劳毛道村南的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是“云和师傅”石余凤奋斗过的地方。

    2016年,当地政府投资8000万元,在林东镇建立了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将巴林左旗175户贫困户,共474人聚集到这里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

    产业园建好了,怎么带着老百姓发展?需要真正懂食用菌种植和管理技术的专家,入驻园区带动老百姓增收。

    林东镇相关负责人慕名找到“云和师傅”石余凤,邀请她远赴林东为当地群众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

    “云和师傅”石余凤(右一)和打包香菇的菇农们(记者 邱建平 摄)

    2018年,石余凤跨越2000多公里,独自来到了这里。

    这一干,就是三年,她无偿为巴林草原的群众手把手传授技术,从“无”到有,发展食用菌产业。

    “刚来的时候啥都不会,但‘石总’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种蘑菇,边学边种,第一年就看到了效益。”2016年就搬进园区的何永军,现在已经有了3个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再次回到产业园,第五茬食用菌已经进入采摘期,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称重、装筐、冷藏,看见石余凤,大伙儿忙放下手头的活儿来迎接这位“老大姐!”

    “‘石总’来了,是我们的家人回来了!”69岁的老董停下三轮车,红了眼眶,握住石余凤的手不愿放下。

    产业园的村民们,仍旧记得这个“老大姐”。在他们眼中,石余凤是技术员,更是家人。 

    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记者 邱建平 摄)

    如今的园区,已经发生了大变样。

    总占地面积569亩的园区,配套了发菌暖棚、保鲜库、仓储库、烘干车间、菌棒加工车间等设施。2016年按照易地搬迁脱贫的要求,集中安置贫困人口涉及全旗9个乡镇175户474人。

    为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园区还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成立就业服务站、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积极为菇农增加收入,实现了“冬春制棒、夏秋养菇、全年生产、生活富足”的和美生活图景。

    俯瞰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雷剑飞 摄

    这是是产业园区,更是小社区,采取“一棚一户一院”的建设模式,从高空俯瞰,四周的黑色大棚组成方形,将中间区域的红色独栋小楼房团团围住。

    村民们在产业园区工作,也在产业园区生活。小院里种花养葱,处处洋溢着烟火气息。

    傍晚,阳光洒在居民小院,照亮了一朵朵金黄的向日葵,恰如菇农们脸上的灿烂笑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2)
    正月 · 2025-02-20 09:43 · 浙江绍兴回复
    雪景虽美 安全第一
    火星车 · 2025-02-20 07:34 · 浙江杭州回复
    蹲办公室的只能眼巴巴看着你们去太子尖撒欢。
    相关专题
    了不起的“云和师傅”
    相关新闻
    视频 | 你嗑的一颗葵瓜子 可能就产自巴林草原!
    00:49
    视频 | 近郊蔬菜远郊牛!内蒙古80后镇长首次出镜为产业打Call
    01:20
    见到“云和师傅”,这位内蒙古69岁老人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