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泳健将张雨霏在奥运会间隙,“葫芦灸”的视频火热出圈,原来奥运健儿也爱中医理疗!
“葫芦灸”到底是什么?这宝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走进秀洲区人民医院,一股浓郁的艾草味和生姜味扑鼻而来,桌子上摆放着一排排大葫芦,葫芦身写着“养生葫芦灸”。
护士正拿着一个大葫芦进行操作,只见她将葫芦里的艾柱依次点燃,随后便将“冒烟”的葫芦放在患者敷好草药的肚脐上,最后将葫芦周围用毛巾包裹。
“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吉祥多福,人称‘宝葫芦’。因此,葫芦灸也被称作‘福禄灸’,是一种结合了传统中医艾灸和特殊葫芦形状的疗法。”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主治中医师杨群月介绍道,这小小的葫芦,里头可藏着“大乾坤”,大的葫芦底部放置了5个艾柱,小的则是3个艾柱,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使用。
和传统的艾灸相比,“葫芦灸”内部圆形的燃室更有利于热量的回流,达到灸感更强、灸量更足、灸效更好的作用。同时,葫芦灸的温度恒定,安全性更高,因此受到了不少人的欢迎。
葫芦灸,自今年5月份上线以来,短短3个月就积累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粉丝”,从50多的叔叔阿姨到25岁的年轻人,都对葫芦灸赞不绝口,最多一天有40多人来做“葫芦灸”。
家住洪合镇的徐女士便是专程因为“葫芦灸”赶来秀洲区人民医院的,“每到生理期的时候,都会出现痛经的情况,自从经过‘葫芦灸’的治疗之后,比之前缓解了很多,没有再痛得打滚,站不起来了。”
徐女士告诉记者,在做“葫芦灸”的过程中,一直感觉自己的肚子被一股暖流包裹,非常舒服,整个人也在这30分钟里彻底放松下来。
“葫芦灸,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等功效,不但可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症等妇科疾病,像慢性胃炎、颈肩腰腿痛、鼻炎、哮喘等症状都适用。”杨群月介绍道,一般“葫芦灸”一个疗程需要3-5次,每次间隔4到5天。
眼下,正值三伏天中的“末伏”,是调理脾胃、祛除湿气寒气最好的时节,如果夏天贪凉,如冷饮吃多了导致胃寒,可以在入秋的时候通过“葫芦灸”去除寒气,这样一来到冬天的时候可以更好地进补。
“葫芦灸”虽好,但也并非人人都适用。“做‘葫芦灸’是要根据患者情况的,如果通过诊断发现患者阴虚火旺的话,是不太建议灸的。”杨群月提醒道,具有基础性疾病的人也要慎重,一定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目前,医院里除了“葫芦灸”,还有龙骨灸、隔姜灸等艾灸疗法,可以根据自身症状选择不同类型的中医疗法。
值得提醒的是,在“葫芦灸”治疗期间,不管是灸前还是灸后都需要注意身体,如不能贪凉、喝酒熬夜等,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