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嘉善县陶庄镇老集镇上,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城市(智慧城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监测设备。2023年10月开始,陶庄镇联合未来城市(智慧城市)实验室,在全市首创智慧民房监测运维模式,将陶庄镇173幢建造年代久远、建设质量一般的老旧房屋纳入智慧民房监测运维平台,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
房屋动态监测是一项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并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动态监测技术不仅在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旅游景区、工业厂房、道路桥梁、各类场馆等场所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城市(智慧城市)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淑钦介绍,不同于大型公共建筑监测,民房监测具有数量大、状况异等特点。陶庄镇智慧民房运维监测平台逐栋为老旧房屋制定了监测方案,采用层次化设计架构,构建感知层、采集层、云端层和交互层等4个层次,依托监测数据的云端存储、管理与可视化利用,实现农村老旧房屋日常管理、使用维护、全生命周期保障等信息智慧管理。
“我们采用了激光位移传感器、裂缝传感器、倾角仪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能综合反映墙体倾斜、土地沉降等情况。此外,还布置了多参数一体式气象站,开展结构、环境一体化监测。”董淑钦说。
依托系统采集的房屋基础数据,丰富隐患排查、风险评估等房屋安全关键信息。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城市(智慧城市)实验室,记者通过后台看到了陶庄镇老旧房屋的数字建模和专属“健康档案”。
“我们通过这些信息了解老旧房屋结构性能变化,如果数值超过一定阈值,那就要进行预警。通过智慧运维平台,将预警信号及数值变化实时通知用户。”董淑钦介绍。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房屋动态监测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成化的监测系统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城市房屋状态的全面掌控与智能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为城市规划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下一步,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城市(智慧城市)实验室还将以陶庄镇民房为样板,推广智慧民房监测运维平台。
近年来,嘉善示范区管委会加速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依托浙大智慧绿洲、祥符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等科创载体,打造“科研教学+实验研发+成果转化”矩阵,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目前,已推动科创载体与本地政企开展技术合作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