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江山市最高气温达37℃,位于张村乡毛长甫村的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却相对凉爽,海拔由低到高分别种植了芹菜、花菜、茄子、番茄等蔬菜,吹着凉爽的山谷风,村民正忙着采摘新鲜蔬菜。有着40多年种植经验的村民郑井水,正在番茄田里忙碌,一颗颗红绿相间的果实缀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成框分拣好的番茄整齐地码放在路边,随后它们会被装上运输车送往杭州、宁波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我们采摘的都是红绿相间的果实,便于运输,只需要静置一两天就会变成红色,高海拔种出来的番茄色鲜味浓、酸甜可口。”郑井水说,“我年纪大了,出去找工作也不容易,在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做事,男工工资一天100元,女工工资一天80元,村里还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饭。能在家门口上班,这个待遇还是不错的。”
近年来,张村乡理顺“蔬果产业+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明确“靠山吃山”的发展策略,依托独特的高山小气候资源在山区村种植高山蔬菜。张村乡高山蔬菜种植基地海拔为550米至800米,常年多风,属于小高山气候区。这里昼夜温差大,土壤和水质无污染,适合蔬菜作物生长。从2021年开始,毛长甫村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目前已将高山蔬菜种植基地扩至200亩。每年7月至10月,正值平原地区蔬菜品种匮乏期,新鲜采收的高山蔬菜销售至杭州、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有效填补市场的“伏缺”与“秋淡”。
值得一提的是,高山蔬菜病虫害少,肥料用的是农家肥,种出来的蔬菜备受市场青睐,即使价格偏高,依旧供不应求。毛长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云卫说:“高山蔬菜的市场价格很不错,我们根本不用担心销路,都是经销商上门收购。以辣椒为例,目前收购价格已达每公斤8元,基地一共种植了50亩,单单辣椒这一项,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万元的收入。”
原本荒废的山地,如今得到了开发,不仅解决了村里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张村乡经济生态办公室负责人毛鹏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收购价格来看,在不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毛长甫村光种蔬菜收入预计就达150万元,可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
“我们将在衢州市农科院的帮助下,引进更多适宜高山种植的蔬菜品种,实现蔬菜品种由集中上市发展成为早熟、中熟、晚熟合理搭配,让江山的高山蔬菜走向更多人的餐桌,得到广泛认可,打响毛长甫村高山蔬菜品牌。”谈及未来的发展,毛云卫还有更大的梦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