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走进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九峰山片区,只见整齐延伸的九峰山游步道上三三两两的居民或悠闲漫步,或驻足留影。入眼所见,“美丽庭院”示范户里姹紫嫣红的各色花卉绽放着不同美丽。清泰果园里,绿油油的葡萄、脆桃等优质果木遍布新绿……在这里,不断成长的“城乡融合新空间”一头连起城市生活,一头连起田园美景,幸福感在此刻有了最具象的表现。而这“城乡融合新空间”的蝶变正是源自大碶街道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有力举措。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丈量着以民为本的“民意零距离”,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堡垒”。减窗口增便利、减当值增服务、减考核增效力,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聚焦数字赋能乘“云”减负,大碶街道正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不断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向纵深发展。
清水村党支部书记叶凤娟在新文化礼堂选址地讨论建设规划
考核体系革新了,实效导向更明确了。“这是北仑和青田‘山海协作’新好物‘仑清泉’。”日前,在大碶街道清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富直播间”,清泰社区党委书记董春燕和“新农人”金栋琳正进行一场带货直播。短短40分钟,千余单“碶彩农耕”特色农产品全部售罄。直播间外,纳凉的老年人、阅读的孩子、打篮球的青年人……27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非常热闹。材料、报表和台账是考核基层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但如果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对网格员而言就像是被套上了繁重的“枷锁”,束缚住了干事的手脚。今年以来,大碶街道对村社考核指标数量比去年缩减近51.92%,网格员从“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理不完的台账、开不完的会议”中解脱出来,“会议减少了,我们进村入户服务的时间就多了。省下来的精力,和村书记一起谋思路、促发展。”董春燕最近正忙着落实清水菜场反光镜安装事宜。“以前墙上有五花八门的制度图,挂了牌子就有相应的检查、考核。现在清爽了,时间多了,干劲也足了。”大碶街道清水村党支部书记叶凤娟笑着说。大碶街道自开展“滥挂牌”专项整治以来,九峰山片区对外悬挂标识标牌减少100余块、内部功能性指示牌摘下50余块、上墙制度缩减了30余件。“我现在正忙着村里新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抓紧建起来,结合片区‘清小芽’乡村研学、农家乐等项目,村集体收入又能增加不少。”叶凤娟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数字赋能强化了,治理网络织密了。“九峰山片区有281户服务对象,要注意做好台风来临时居民转移安置工作。”7月25日,大碶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内,工作小组正通过“村社智管家”后台管理系统,协助各片区对可能会受台风暴雨影响的重点服务人员情况表、网格力量数据进行汇总应用。“大碶街道辖区内多山,以岩河为主体的大小河流纵横交叉。每到汛期各部门都需要上报数据。”清泰社区金家社党支部书记金炎丰说,使用“村社智管家”前,各部门整合数据繁琐,效率低下。如今只需要打开后台系统,可以直接检索相关答案,内含以“人、地、房、物”数据为基础的八大模块信息“一屏统览”,为防汛决策提供了数字支撑,网格员能把更多精力投入防汛实际工作。目前大碶街道全域48个村社均已完成“村社智管家”应用信息录入更新工作,网格员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数字化思维,双向联动、精准服务,将基层工作负担“减下来”、效能“强起来”。
清泰社区“村社智管家”系统页面
党群阵地提升了,服务内涵丰富了。色彩鲜艳的主题空间、迷你版的儿童马桶和洗手台,还有随处可见的北仑“儿童友好”LOGO……8月15日,九峰山片区居民发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卫生间改造成了儿童专属,不仅好看还好用。“我们很早就关注到小朋友的一个需求问题。”大碶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九峰山儿童友好户外体验区作为北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中的试点单元之一,开放以来受到了广泛好评,但配套设施服务也需同步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全龄段居民的需求。“除了儿童专属卫生间,接下来我们将开放‘植物很疯狂’农场体验区,而后续的‘儿童森泰馆’也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在减负增效的浪潮下,大碶街道将目光投向了党群阵地的细微之处,通过一系列“微营造”举措,为居民腾出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如今走进大碶街道的各个村社,不难发现,那些曾经单调、缺乏活力的公共空间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整治背街小巷,添置了几张石凳和遮阳伞,成了居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原来的“核酸小屋”被改造成“小修小补”功能室;改造社区边角地,摆上了书架,成为孩子们阅读的乐园……一个个转变,一个个画面,见证着大碶街道奋力探索村社区减负的“大碶路径”,也折射出治理提效催生的喜人变化。
改造后的儿童卫生间
从实处入手、用实绩考量、凭实干说话,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大碶街道以“长跑者”的姿态,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持续深化减负工作,在这片城乡融合的绿色画卷中,大碶街道的故事并未止步,而是向着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向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