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抢”时节,田野是更替最快的罨画底色。同样是1200多亩农田,前一幅画的底色还是满畈金黃。在金色稻田里,智能无人收割机忙于收割。后一幅画的底色已是绿意盎然。在绿色农田上空,植保无人机在喷洒农药。
走进寀卢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卢阳春高兴地拿着手机,给我翻看了以上如诗如画的两祯照片后,回屏点开了“寀卢智慧云平台”,“你看,我们在这里能全程监控农田湿度、光照强度、土壤酸碱度、土壤肥力、病虫害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数据,并视情及时调整干预。”实现谷子播种、施肥灌水、除病灭虫、收割、晒干、入库等无人化操作。种田成了赚钱又轻松的事。千亩粮田无一寸抛荒长草。卢阳春说:这是“寀卢经验”在这块老土地上的续耕和成长。
“寀卢经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溢浙江省内外田野,家喻户晓。但对“寀卢经验”的由来,可能知之者甚少。从一个村妇的“偷懒生活”到一个村书记的“六个统一”;从一个农机化的示范点到一个省农业的“新模式”,每一脚步的前行,每一路径的拐点,每一层次的提升,都折射出群众的朴实和聪明,基层组织的智慧和走心,领导干部的慧眼和把控力,平常而不平凡,普遍而不普通。
村史一角
一个村妇的“偷懒生活”到一个村书记的“六个统一”
1995年5月下旬的一个上午,东阳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吴梦良走进我的办公室。他在李宅镇寀卢村搞了一个“农机化示范点”,半年多了,想在报纸上宣传宣传。说走就走,我坐着他的小车驶向寀卢村。我们在寀卢村四周的田野上开开停停转了转,就来到村党总支书记卢楷文家。双方介绍后,卢楷文边走边谈:“全村有680户农户,2215人。全村正、半劳动力1300多人,其中外出务工、经商和在村企业上班的约600人。45%左右的劳动力脱离、半脱离农业,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劳动力的缺乏,种粮效益的降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急剧下降,农田开始抛荒,且抛荒面积逐年增多。然而,抛荒的农民又不愿意放弃承包的土地,转让给他人经营。”
为给农民种田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提高大家的种粮积极性,村党总支从1993年起,投入近百万元,改造农田,修建拓宽机耕路,建成三面光混凝土渠道,渠边植树绿化,等等。形成了“田成畈、路成框、渠成网、树成行”的田园新格局。
面对缺乏劳动力,农民自己也在想着省工、省力、省成本的种粮新方法。1993年春耕,50多岁的妇女卢法素,由于家中缺乏劳动力,在3.5亩水田里做了“偷懒生活”——稻谷种子直接撒到水田里,居然也收获了稻谷。
村妇的一个“偷懒生活”,在多少人面前不是过眼烟云,就是嗤之以鼻,而在独具慧眼的村书记卢楷文眼里却逐渐演变成了“种田宝典”,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子里生成。
他知道“撒直播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轻松和浪漫——一把谷子撒向田野,就可坐等收获满畈的丰收”。其实直播稻是一种原始的稻栽培方式。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刀耕火种,简单整地后,直接撒上种子,直到收获。这种原始的栽培方式,上世纪五十年代,海南一些少数民族仍采用。传统的撒直播听天由命,无法保证产量,甚至颗粒无收。出芽、除草、治虫、施肥等等,需要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农机与农田相适应,一起考虑解决。次年,卢楷文在基本解决了影响撒直播产量稳定的因素后,组织19户农户,在75亩水田里,作水稻撒直播试验。结果全部获得高产,年均亩产达476.9公斤。
寀卢村有一个战斗堡垒作用好的党总支部,有一个重视农业,当了厂长后仍然想种好田的党总支书记。这样,在1994年10月,东阳市农机管理总站确定农机化示范点时,成了首先目标。在农机示范点的工作中,村党总支从农民中挑选了27名懂农机、爱农机、乐于集体事业,并具有较高群众威信的人,组建了村“农副业发展总公司”,对全村的农副业生产进行统一布局,搞好管理、服务和经营。公司组建前,村里有拖拉机、柴油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农机化总动力656马力。这些农业机械基本上属于农户个人所有。公司成立后,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农忙时集中统一调配使用,平时则由户主自主经营。为提高公司的机械化服务水平,村里又投入18.56万元,购置点播机2台,机动植保机2台,稻麦联合收割机3台,并对大型机械实行股份制承包经营,公司统一调度使用。公司还配备16名农业辅导员,负责辅导和帮助农民搞好生产。
卢楷文介绍:我们把全村农田划分为16个片组,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收费、统一管理。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机械化。这样农民摆脱了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种粮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撒直播早稻面积从1994年的75亩,猛增到1995年的819亩。1994年50多户早稻一季抛荒面积100亩,1995全村千亩稻田,没有一亩抛荒。而当时全国抛荒问题已相当严峻。
一个农机的“示范点”到一个省农业的“新经验”
半天的采访,一身的共鸣。农村分田到户后,寀卢村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生产的新路子。作为东阳市委报道组组长,受吴梦良站长之托,出于职业习惯,想到的就是当天写成如何抓农机示范点的消息、通讯或散文,第二天见报,划上句号。是卢楷文触动了我,是寀卢村感动了我,我马上调转笔头——能不能写一个调查报告,把寀卢村以“六个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层面提炼到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层面,使寀卢村更具先行性和示范性?能不能在东阳市委下发的1号文件号召“适度规模经营”上,直接提倡“规模经营”?能不能异想天开地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我要向卢楷文书记学习,大胆地试一试。
《东阳工作》刊用
手稿
寀卢村是市长楼国华的种粮高产示范畈。我写出《实行农机规模服务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的调查报告后,先送给楼市长,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向楼市长作了汇报。楼市长边看调查报告边听我汇报边不时点头称赞。楼市长是个很有创新意识和工作魄力的领导,他说:“‘规模经营’ 和 ‘农业社会化服务 ’,我支持你提”。他干脆让我送给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康益民,让他写个批示,在市委《东阳工作》上刊登。楼市长还对下一步如何充实、完善和提高“寀卢经验”,扩大“寀卢经验”的影响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该调查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寀卢经验是“农机社会化规模服务”。“而农机社会化规模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东阳市委副书记康益民曾任部队团政委,思维敏捷,勇于创新,赞道:“这是宣传寀卢第一文。”他阅后批示:“这篇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总结寀卢农机示范点的经验,归纳出了‘农机规模服务’这一新模式,我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寀卢模式’”,“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
这篇调查报告通过东阳市委内刊《东阳工作》(1995年5月26日)和新闻报纸两条渠道分别上报浙江省和金华市领导及有关部门。东阳市委主办的《东阳报》(6月3日)全文刊登了康益民副书记的批示和调查报告。
寀卢村作为市长楼国华的种粮高产示范畈,他经常到该村指导、深化、完善“寀卢经验”。寀卢农民丰收不忘领导,出了“农民奖市长”的新闻。
敢于为改革鼓与呼的《金华日报》,在三个月后的8月28日刊登了该调查报告,并在此后加大了宣传力度。
《金华日报》刊登
1996年3月,金华市在东阳召开了全市春耕生产会议,市委书记仇保兴在讲话中肯定了寀卢村“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做法,号召全市学习“寀卢经验”。
1997年12月,浙江省政府发出通知:全省推广“寀卢经验”。
从此,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寀卢经验”,就在金华乃至浙江省内外大地上传开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辰美自华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