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下的路边,吃了满满一碗牛肉粉,我乘坐的旅行车开始穿越蜿蜒的盘山公路,向着元阳的哈尼梯田主景区进发。沿途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宛如大地的阶梯,错落有致,美不胜收。我的心早已飞向了那个波涛汹涌的梯田世界。
盛夏的高山上,每一片梯田里的水稻都泛着绿油油的光泽,仿佛是浩瀚无垠的绿海,在微风中涟漪荡漾。脚下的泥土散发着淡淡的芬芳,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和偶尔传来的一二声哈尼族人的歌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宁静,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哈尼梯田,这个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的地方,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哈尼族人世代辛勤耕耘的见证。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时候。
哈尼族的先民们迁徙到云贵高原后,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垦了形状奇特功能完备的高山梯田,养育和繁殖着自己的民族。哈尼梯田总面积超过100万亩,层级从上到下多达3000余级,最大垂直落差2000余米,如果想从山脚的梯田走到最高处的梯田,相当于攀爬了一次华山!这多么神奇,简直不可思议!
2013年哈尼梯田才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每一块梯田都是一个小型生态园,除水稻以外,还种植叶菜、水芋、木耳等水生植物,以及黄鳝、泥鳅、青蛙等水生动物。哈尼村民身居高山之上生活基本上能自给自足。
来之前,我很诧异于哈尼梯田的蓄水问题,杂志照片上的哈尼梯田有如千百面狭长的银镜,泛着幽幽的蓝光,这些水是哪来的,如何能在这么高的山上实现灌溉的?现在才知道,原来哀牢山顶的茂密森林就是水的源泉。
由于红河哈尼族居住的地方多为海拔较高的山寨,山高坡陡,山脚为河谷,立体气候明显,河谷干热的气候使江河水大量蒸发,水蒸汽遇山顶的冷空气后形成云雾,继而凝聚成雨水,倾泻下来,滋养了亘古以来的广袤森林。森林巨大的贮水作用,使得这些降雨在高山森林中形成无数溪流、泉瀑、龙潭、池塘,这些溪泉沿着千沟万箐潺潺而下,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既供给了村民饮水,也滋润了梯田,从而孕育了奇特的哈尼梯田文化。
冬日里是哈尼梯田最好的游览时节。梯田上的稻谷收割后开始灌水保养,在阳光照射下层层叠叠波光粼粼,云彩共水面一色,清晨水气随着太阳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逐渐形成雾海,云雾缭绕,整个村庄宛若置身仙境一般。傍晚夕阳西下,柔美的光影斑驳中一根根线条显露无遗。之前在画册中看到的都是这个梯田蓄水时的模样。
秋收季节,梯田一片金黄,在云海的映照下又是另一番动人的景致。网上曾介绍一些知名艺人专门来元阳梯田拍摄艺术片的事。在一望无际的黄灿灿的稻田上,艺人一袭洁白的长裙飘逸,瞬间化身高山梯田里灵动的精灵,“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和传播力也挺大的。
伏天哈尼梯田将黄而未黄,还看不见到处泛着粼光的水面,甚至连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田埂也被稻秧掩盖住了。但还是能感受到哈尼梯田所处的峡谷之幽深,高山之奇崛,池塘之缤纷,这里几乎囊括了哀牢山的精华。它丽质天成而又磅礴大气。无论登高观景,还是漫步田埂,举目望去,绿波翻滚,谷穗飘香,真的是满目翠绿,内心里油然而生那一种自然宁静清凉的感觉,这是在喧嚣的都市里体会不到的。
梯田里绿油油的秧苗,更凸现出田埂依坡递进、层层错落、婀娜多姿、曲折绵延的轮廓。再细看大山四面环抱,杂树苍翠,竹影婆娑,让人浮躁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
透过谷穗累累的丰收景象,你可以想象:收割蓄水后的梯田是怎样的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叠铺张,犬牙交错,行云流水,妩媚动人,真的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呀!
最难忘多依树的晨雾之美。我从一片开阔的山道处向前眺望,远处的青山含黛,若隐若现。四处飘浮的雾气升腾弥漫,像是上天撒向人间的一条条洁白的丝巾,披挂在大山之间,给参差错落的哈尼族村舍和梯田蒙上了非常神秘的面纱。
飘飘洒洒的雾气使得零零散散的民舍腾云驾雾,在缓缓流动之中时不时露出局部的真容,感觉是飘浮于天边的海市蜃楼,下面的绿茵茵的梯田好像是宫苑里的地毯,这个难得一见的大片直播了半个多小时,看得我心旌摇曳,仿佛一下子也飘入了九天仙境之中。
难怪南朝诗人陶弘景在他的诗中说道,“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飘飘欲仙的白云和雾景之美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但现在凭着微信,随摄一二还是能让圈里的好友们及时分享。几个秒回秒赞的朋友说自己之前来,尽管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梯田,但却缺席了这样的仙境大片。
据说哈尼梯田一年中有近半数时间能看得见云雾,这是由地理特征决定的。在国内十大著名梯田中也不多见,在世界上也算奇特了。因此,只要有耐心,总能够欣赏到雾锁梯田的精彩瞬间。
心心念念的多依树日出没有看到,也没有看成临时关闭的老虎嘴景区,但路上偶遇腾空而起的云山雾罩,足以让我和团友们陶醉。这一幅幅动人心弦的山村画卷让我觉得夏日梯田依然有一种不同于冬季的靓丽风采。
箐口哈尼蘑菇房是哀牢山上一道独特的景致。我沿着村口的石板小路往下走,之前在车里惊叫不已的一座座长着蘑菇顶的小房子就呈现在眼前。这些造型呆萌的哈尼土楼,防雨透气,冬暖夏凉,人住楼上,物堆底层,功能非常完备。穿过村里的广场,走进他们的小院子,自然也很想探究哈尼族奇特的风俗习惯。
元阳哈尼族是一个雕刻大山的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拥有丰富的天文历法农耕生产知识。哈尼人有一定的自然崇拜。他们的衣服上的花饰有江河,树木,花草,飞鸟等等,以蓝青黑红为底色,缀上黄白青,色彩搭配大胆具有创新,营造出一种自然清新的意境。
这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据说,哈尼人出生时,家里的人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在院子里画出象征梯田的方格,如果生了男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用小助头在方格内表演挖梯田的动作;如果生了女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在方格内作挖螺蛳拿黄鳝的动作。经过这一仪式,才能拥有自己的正式名字,真正成为哈尼村寨里的一员。
路上,导游还兴致勃勃地给介绍了哈尼族的一个传统习俗,叫“长街宴”。这是哈尼十月年中祈福的习俗。村民们要带着黄糯米、三色蛋、鸡鱼猪牛肉、花生米红米饭等近几十种的好菜肴,以及香气扑鼻的好酒,到街心的桌子上摆起来,家家户户的小桌连着小桌,沿街一直摆成一条几百米长的长卓宴,互相敬酒祝福家兴业旺,平安纳福。
哈尼人男女老少能歌善舞,他们的歌调唱腔悠扬、婉转,会把你的思维带入到高山密林、绿茵草甸之中。那清澈的溪流、飞翔的山鹰、啼鸣的山雀就会映入你的脑际,使你的思绪驰骋于广袤的山野……
从坝达景区的几百级台阶走到低处再往下看,前方山谷里的梯田像一只巨大的聚宝盆,又像一座规模宏伟的万体馆,级级梯田就是观看明星表演的座位。郎日清风、山光云影和一波波翻腾的稻浪上下互动,连袂演绎高原深山里不老的传奇。通常欣赏梯田全貌和落日余晖的景色都聚集于此。所以我们在这里驻足等待的时间就特别的长。
凝神贯注这一片连绵起伏的绿色梯田,思绪飘向了远方。我们总是向往呼伦贝尔的一望无际,向往喀纳斯的翡翠水波,向往绵阳竹海的幽谷涛声。其实,我们与绿色依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不解之缘。
因为我们的内心里自小就长驻着一片柔软的绿荫,它静默于岁月幽深的峡谷,伴时光流淌,与山河相望,风日洒然一日千年。
在等待梯田日落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席慕容的一首诗:“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在这时候,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而黑夜尚未来临。在山岗上那一丛郁绿里,还有着最后一笔激情。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在这时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寻我那颗彷徨凄楚的心。”由景色到世事,洞若观火,怡然开朗,说得多么的通透和练达。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纷飞的日落情思……
长路漫漫中我从东海之滨到元阳高山,远涉千山万水来寻找和追逐哈尼梯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感受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力量。内心也期待和守望岁月葱茏中,如哈尼梯田一般的淡定和宁静,对此低吟浅唱、平和安然。
远离了江南每天三十八度以上的高温,行走在高山梯田的诗画山水中,以淡定,以包容,以微笑,迎着徐徐清风,极目云天,俯瞰层峦叠嶂,安享绿茵清欢。
无论是哪一种山高水远的遇见,也许都是一次美丽的意外,都是大自然与我的一种缘份,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妥贴。清淡的岁月给予我们的馈赠,带给我们丝丝凉意和无尽快乐,都能在光阴深处落地成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
钱江湾
省级金融机构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