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独家组图:潮新闻记者跟拍半年 记录西湖“爱情鸟”的成长礼

    潮新闻 记者 杨晓轩2024-08-15 11:42全网传播量12.7万
    00:00
    00:00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

    潮新闻用一条跟拍了半年之久的微纪录片,来和大家分享西湖边一群志愿者和一窝鸳鸯的守护故事。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

    (微纪录片:潮声视频丨只为守护你,我的西湖“爱情鸟”

    从今年年初开始,潮新闻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鸳鸯求偶,上树、孵化瞬间,见证了小鸳鸯的跳巢和成长。期间,为了拍到小鸳鸯跳巢瞬间,这一等就是一个月,终于在今年5月30日清晨6点40分,见证了6只小鸳鸯在鸳鸯妈妈的召唤下上演惊心动魄的跳巢场面。

    潮新闻记者最早关注西湖边的鸳鸯,是因为一名叫陆建利的热心志愿者,大家喜欢称他为“大陆老师”。他每天凌晨4点雷打不动骑着自行车,从杭州市区的孩儿巷出发来到西湖边,只为看一眼鸳鸯宝宝,劝阻市民游客向鸳鸯投喂和抓捕的不文明行为。

    2017年开始,程国龙、陆建利等爱鸟人士共同发起组建了西湖鸳鸯护卫队,他们成为了守护西湖鸳鸯的志愿者。这些年像老陆这样热心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有大学生、教师、退休工人、公司职员等各行各业人士500余人。

    老陆说,鸳鸯在西湖停留、繁衍,无疑给西湖增添了新的生命力,让西湖更有活力、更加灵动,守护好西湖的这些小精灵,就是守护好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

    如今,西湖鸳鸯是西湖生态环境的一个符号,更像一只西湖“爱情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许多美好和温暖。

    以下这组独家组图,带大家全景式了解西湖边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


    三四月份,鸳鸯很忙。准备孵育下一代的母鸳鸯在公鸳鸯的陪伴下上树选产房。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靠近西湖的柳树及梧桐树的天然树洞格外抢手。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鸳鸯也会面临一“房”难求。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清晨6时许,陆建利和另一名鸳鸯护卫队志愿者在杭州北山路拍摄鸳鸯上树选“房”。母鸳鸯连续选了三四个树洞都不满意,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志愿者的心。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5月份,进入孵化期的母鸳鸯在雨中觅食,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母鸳鸯主要工作都是在树洞里孵化鸳鸯宝宝,它的行踪也将更加隐秘。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5月30日清晨6点40分左右,在杭州市北山路一棵梧桐树上,6只小鸳鸯宝宝在妈妈的召唤下,上演惊心动魄的跳巢。随后在志愿者的护送下,穿越马路机动车道安全跳进西湖。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6月18日,杭州西湖北山路新新饭店门前的鸳鸯树洞被人动了手脚,里面出现了一个金属摄像头。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鸳鸯护卫队立即向西湖景区反应情况,并表达了在鸳鸯繁殖期间,这样的人为干扰会惊扰正在孵化的母鸳鸯,当天摄像头被拆除。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刚出生的鸳鸯宝宝跟随妈妈在西湖里觅食。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刚出生的鸳鸯宝宝跟随妈妈在西湖里觅食。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刚出生的鸳鸯宝宝跟随妈妈在西湖里觅食。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西湖鸳鸯护卫队志愿者钱敏霞(右一)每天“盯梢”式守护,步行距离达到两万多步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在孤山公园的爱心桥上,新出生的鸳鸯宝宝挤在鸳鸯妈妈的翅膀下躲雨。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志愿者们守护鸳鸯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它们,西湖范围很大,清晨时分,志愿者们正在用望远镜搜寻西湖小鸳鸯的踪迹。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为了确定一窝鸳鸯的方位,志愿者们有时要一个点一个点观察确认。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一有“机会”,志愿者陆建利就会对来西湖的游客热情地介绍鸳鸯知识,跟大家讲解不投喂鸳鸯的重要性。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随着市民游客保护动物意识不断提高,鸳鸯经常上岸和游客“亲密”接触。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鸳鸯是西湖生态环境的一个符号,一件礼物,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美好记忆。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守护好西湖的这些小精灵,就是守护好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清晨,西湖小鸳鸯与松鼠同框觅食。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今年是志愿者陆建利守护鸳鸯已经是第8个年头,他说“累并快乐着”。潮新闻记者 杨晓轩 摄

    【记者手记】

    我最早认识陆建利,是在2019年的6月。那是西湖小鸳鸯出窝跳巢的季节,也是西湖鸳鸯护卫队志愿者们最忙碌的季节。

    从早到晚,一刻不离地“盯梢”式守护着西湖里的小鸳鸯,只为随时随地劝阻市民游客突然间对小鸳鸯的抓捕和投喂行为。当时,陆建利还给我引荐了其他几位志愿者,让我采访志愿者们守护鸳鸯的故事,希望记者帮忙呼吁市民游客不要投喂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

    今年1月,我开始跟拍西湖鸳鸯四季成长情况,经常在西湖边跟大陆老师碰头,向他请教鸳鸯的知识,比如鸳鸯恋爱季如何求偶,如何上树选产房,鸳鸯如何孵化以及鸳鸯宝宝如何跳巢等。大陆老师就像机器猫一样无所不知,他对鸳鸯的生活习性可谓如数家珍,总能让我这个外行收获良多。

    大陆老师说,他们有个西湖小鸳鸯志愿护卫队微信群,每天都会更新西湖里各窝鸳鸯家庭的行踪以及生长情况。有时为了确定一窝鸳鸯的准确方位,大陆老师要骑着公共自行车穿越大半个西湖,孤山公园、西泠桥、曲院风荷、断桥白堤、六公园……一个地点一个地点观察确认,用排除法寻找西湖鸳鸯的足迹。

    今年5月初,我开始每天清晨起早赶到西湖北山路,等待西湖小鸳鸯跳巢的瞬间。早上6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是小鸳鸯跳巢的常规时间段,这一等就是一个月,终于在5月30日清晨6点40分,见证了6只小鸳鸯在鸳鸯妈妈的召唤下上演惊心动魄的跳巢场面。

    当时,一起观察记录的大陆老师也是万分激动,拍下跳巢瞬间后,他召集了现场几位热心市民和西湖船工,一起拦截过往车辆临时“封道”,护送6只鸳鸯宝宝和母鸳鸯穿过北山路机动车道,直至它们安全跳进西湖。

    这些年,只要西湖鸳鸯一“出事”,大陆老师总是在现场。有一名男游客刚抓起一只小鸳鸯把玩时,立刻被赶来的大陆老师厉声喝止;有3只小鸳鸯被西湖荷塘围网缠住危在旦夕时,他忙前忙后找西湖保安及船工求助,一起营救被困小鸳鸯……

    大陆老师说,今年是他做守护鸳鸯志愿者的第八个年头,有时也会感到劳累,但累并快乐着!这些年,他每天不是在西湖,就是在去西湖的路上,每天坚持天亮前赶到西湖,一忙活就是一天,这是何等的毅力?

    我在整理采访视频片段时,发现如今两鬓斑白的大陆老师在五年前的采访视频中头发还是乌黑的,不禁感伤时间如流水。韶华远去的大陆老师,在西湖边仍然如少年一般在奔波!我在想,正是有了像大陆老师这样的志愿者们的坚持守护,鸳鸯在西湖生活得也会更安心快乐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声视频丨只为守护你,我的西湖“爱情鸟”
    03: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