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连续七年辖区“溺水零伤亡”,这支民间救援队是怎么做到的

    潮新闻 记者 王燕维 潘骏2024-08-15 09:57全网传播量12.6万
    00:00
    00:00

    在空中盘旋的救援无人机一遍遍重复着喊话,正下方海湾中间的“岛礁”上,被困游客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8月13日,2024年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领域应急救援演练在台州玉环举行。

    活动结束后,部分身穿藏青色制服的演练队员们,开心地在主席台上合影。他们都是海韵救援队的队员。

    成立于2017年9月的玉环海韵志愿救援队,是玉环市第一支专业从事海上救援的公益队伍,也是浙江文旅领域第一支专业海上救援队伍。

    演练活动结束后,海韵救援队的队员们进行合影。潘骏/摄

    演练现场的“救二代”

    当天的演练活动现场,设置了应急装备展示区。在每一张展示桌旁,都有一位负责讲解的年轻队员。在最后的合照中,也有一些“过分年轻”的脸庞。

    “这些年轻的小孩,基本都是我们正式队员家里的小孩。”在海韵救援队基地,队长郭爱国指着墙上的队员一览表如数家珍:“他的姑姑、她的爸爸,都是我们的队员。受家里的影响,他们才参与进来的。”

    亲戚、家人、朋友之间互相影响,是支撑起海韵救援队7年成长之路的重要力量。救援队员们身上的队服、停在基地院子里的皮卡车、气囊船,都是郭爱国的朋友捐款和赞助的。“我不太会向陌生人拉赞助,一开始救援的设备,还有每年使用、保养的费用,都靠朋友帮忙。”

    2015年,郭爱国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利用空暇时间,自发去人流量较多的海域巡逻监督,海韵救援队有了雏形。现在,救援队已经拥有坎门分队、大麦屿分队、沙门分队队员共98人,一线先锋队员45人。“队员来自各行各业,专业人才也不少。他们有的精通船艇操纵技术,有的熟悉水文海况,也有擅长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郭爱国说,自从名气大了之后,申请加入海韵救援队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我们所有队员都是志愿服务,所以入队审核会比较严格,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工作性质、有多少空暇时间等等。”通过初审的志愿者,首先成为预备队员,经过数月的积分制考查达标后,才会被转为正式会员。

    海韵救援队的“大本营”就在这幢不起眼的简易小楼里。潘骏/摄

    365天不间断巡逻

    成为救援队的队员后,每天都要承担值班及巡防工作。在海韵救援队基地二楼的办公室里,桌子上的救援登记表,有每天详细的值班安排。

    8月14日,潮新闻记者跟着海韵救援队的巡逻艇出海。“海上巡逻的重点,是查看岛礁上有没有人海钓或者捡螺。”海韵救援队党支部书记倪瑞景告诉记者。“正常是每天上下午各一趟,如果是特殊情况,比如说看到岛礁上或者附近有人捡螺或者海钓,那就加密次数,过一会再看一下。”

    当天,巡逻艇从东沙景区码头驶出,沿着海岸线往北,又折返向南。途中,岸边岛礁上一处显眼的橙色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倪瑞景看了下,判断这是一位想下来捡螺的居民。巡逻艇随即转向往岛礁驶去,马达声惊动了居民,他开始往回走。“这些年,我们每天不间断的巡防,海钓、捡螺的人安全意识都提高了。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安全措施,看到巡逻艇都会赶紧回去。”

    海上巡逻中的郭爱国(左一)。潘骏/摄

    除了巡逻艇海上巡逻,还有岸上的人力巡逻。在夏季沙滩游玩高峰期,海韵救援队经常是全员行动,不间断监控,提前预判和及时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出手救人。

    像这样的巡逻,全年365天不间断进行。这些年来,海韵救援队的海岸安全巡逻里程已达32000多公里,海上安全巡防12000多海里。

    海上救援记录本

    基地办公室一侧的办公柜内,收纳着厚厚的几册救援记录本。

    翻开救援记录本,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一次救援行动的时间、地点、基本情况和参与救援的人员。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8年5月晚上的一次救援。”年轻人小姜刚到玉环两天,不了解大海的威力,因为好玩,就跳上了岸边一块泡沫鱼排。没想到风高浪急,泡沫鱼排越漂越往外,小姜只能四肢紧扣着鱼排,在风浪中艰难等待救援。“接到救援信息后,我们队员开着橡皮艇迎着大风大浪找了40分钟,找到后又花了50分钟才把他拉上岸。此时他已经在风浪中挣扎了3个小时。”

    “第二天,小姜老婆过来感谢我们,一见面就要跪下,说这是救了她们全家人。当时她挺着大肚子,手里还牵着个5岁的小孩。”这一幕,至今依然是郭爱国坚持做救援的动力。

    每一页救援记录表的背后,都有一个被救人员的故事。这些年来,郭爱国已经记不清到底多少次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当中。在海韵救援队中,几乎每个队员的身上都有某次救援中留下的伤疤,但下一次遇到危险,他们依然会奋不顾身跳海救人。

    队员中的不少人,不管自己有没有排值班,只要有空都会来基地转悠。“我几乎每天都来。”本职是医生的倪瑞景说,“开诊所是我的生活,救援队是我的理想。”

    据统计,成立至今,海韵救援队共在海上成功救援了128人,连续七年创造了负责辖区“溺水零伤亡”的记录。

    全国首个海上青少年宫

    这些年,郭爱国也对救援信息进行了分析。夏天最危险的就是“偷游小孩群体,每年救援队总要拦住两三百个小孩。有一次,队员们在海边“抓”到3个小孩,分别是8岁、10岁和11岁,“问他们谁出的主意到海里去玩。两个大的指着那个最小的说,是叔叔带他们一起来玩的。”

    救援记录本里,在海边“偷游”小孩,被带回到基地。王燕维/摄

    说到这些顽皮的孩子,郭爱国就忍不住叹气:“玉环外来人口多,夏天总有很多无人看护的小孩跑到海里去玩。如果听之任之,就很容易出事。”

    一开始,针对这些在海边“偷游”的孩子,救援队会把他们带到基地,集中上安全课,要求背诵“防溺水六不准”,背熟了才放他们回家。“让这些不了解大海的孩子,了解大海,掌握防溺水知识,减少事故发生。”就是这样一份简单朴素的初衷,形成了海上青少年宫的雏形。

    2023年3月,在玉环多家单位的支持下,全省首家海上青少年宫在海韵救援队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填补了当地青少年海上常态化素质教育基地缺乏的空白。

    海韵救援队基地是海上青少年宫的讲堂。在这里,水域教练、潜水员、救护师、心理辅导师……队员们发挥所长,向孩子们讲解不同的知识,同时也介绍抛投器、潜水装具、浆板等各种救援装备的使用方法。

    完成理论教学后,孩子们会被带到离基地不远处的沙滩上,队员们现场演示溺水救援现场,并在紧密的安全防护措施下,让孩子们亲自体验。

    演示溺水救援现场,孩子们实地体验。被访者供图

    仅2023年,玉环海上青少年宫就举办青少年宫海上安全教育活动60多场,为5000多青少年送去了安全教育大餐。该项目也相继被评为“全国十佳青少年水上安全课程”“全国十佳公共服务项目”。

    平日里,救援队还会不定期在游客比较多的地方展开安全教育提醒,吸引游客看“热闹”学习自救注意点和手法。这些日常的点滴,在无形中变“救”为“防”,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意识,进一步筑牢海上旅游安全防线。

    海韵救援队是公益的,救援是无偿的,但每一次的成功救援,都让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被改写,这让所有队员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有价值的。这些年来,海韵救援队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搜救队伍”“浙江省海上搜救先进集体”“台州市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台州市海上搜救先进集体”,队长郭爱国被评为“中国好人”“浙江好人”“台州市海上搜救先进个人”,副队长黄必强还荣获了“台州市见义勇为勇士”称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孙维佳

    相关新闻
    突然断裂致1死60伤!官方通报原因,游玩这类项目要注意
    从卖臭鳜鱼披萨到卖西湖醋鱼披萨,这个老外要来杭州开店了
    这个周末,去玉环“蟹”逅一场夏日沙滩市集
    直击浙江文旅海上应急救援演练:五“科目”联排实施水上救援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