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明明是跟土地打交道,却有人成天想着怎么飞上天。他,就是农田飞行员李东亮,是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远近闻名的“飞行员”。
会飞的“新农具”
李东亮从小就是一个机械模型爱好者,尤其热爱研究各种航模。因为这份热爱,他报考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时期都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追寻着自己的“飞天梦”。
2008年李东亮研究生毕业,当时正值无人机从军用扩展到民用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这对于专攻研究测量、遥感技术的李东亮来说吸引力十足。我能不能自己研发无人机技术并让技术落地?于是,李东亮有了自己开一家无人机技术公司的想法。当了解到平湖对高层次人才有优惠政策后,李东亮把这颗创业的种子落在了平湖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2013年,李东亮在平湖创立了嘉兴安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全国首个国家认证的无人机检测实验室,而且团队仅用四年时间,就自主研发出了“虎蝠”系列高精度差分测绘无人机,并成功通过了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的权威验证,还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虎蝠”一炮打响,这家平湖的小公司也在行业内声名鹊起。
科技,从生活中来,也应回到生活中去。高精度差分测绘无人机研发出来了,怎样让新技术发挥大作用,才是李东亮的终极目标。
通过实地考察,李东亮发现,随着近年来平湖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农业生产对于农业种植正在提出更高的要求:播多少种、浇多少水、施多少肥、什么时候该打药,或许都需要一双“会飞的眼睛”来助力。
李东亮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需求,2018年底,他在农开区创办了平湖千瑞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播种、喷洒农药、施肥等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通过无人机对数据进行精准定位,让不同的农田和作物得到个性化的种植解决方案。
农田无人机不仅让农作物享受了“私人订制”,更减少了农药用量,保护了生态和水源。现在,已有500多台“虎蝠”无人机在全国各地的农田里作业,服务农田20多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0%以上,每年也能为李东亮的公司带来2000多万元产值。
让农民也成“飞行员”
无人机飞向农田后,越来越多的平湖农户看到了这个“新农具”的作用。“农田飞行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农忙季节,李东亮公司的无人机飞手常常“档期排满”却仍然无法满足需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东亮决定让更多的农户自己掌握无人机飞行技术。
李东亮自己动手编制《测绘航空摄影作业指导书》、《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等教学电子教材,建立了全套课程的在线教学系统。他还邀请无人机驾驶经验丰富的老手开展现场教学,并成立平湖千瑞翔智慧无人机星创天地,购置了50台多功能农业无人机,免费给农民提供培训和实际操作。还指导农民申请民航经营许可证,让学员们都能“持证飞天”。另外,他还与平湖一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农民购买或租赁设施设备。
除了给平湖的农民辅导外,李东亮还招收周边省市的学员。截至目前,李东亮已有来自浙江、上海、江苏的“学生”1200多人,经过培训和实践,他们都拥有了独立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员中还有一些年轻的农创团队,有志于从事无人机农业服务,其中孵化后运营最好的农创客团队年收益已突破1000万元。
“三农”的先锋力量
目前,全市共有农业无人机348架,植保无人机飞行从业人员150多人,累计无人机证书300多件。他们为我市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装备设施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像李东亮这样的高水平技术人才,以高新技术和产品作为“翘板”,以互联网平台为重要媒介,推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加快转变,成为一支“三农”工作中的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