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贻贝养殖一件事” 嵊泗绘就海洋生态警务新篇章

潮新闻 记者 周杭琪2024-08-14 03:44全网传播量3567
00:00
00:00

夏日的枸杞岛,碧海环抱,海风轻拂,举目远眺,辽阔的海面之上,整齐排列的养殖浮筏绵延至天际。生态警长和“义警”们坐着小船有序的穿行在万亩贻贝养殖桁地之间,在护航辖区贻贝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守护着这座“蓝海牧岛”。

枸杞岛素有“海上牧场”之称,贻贝年均产量占全国40%,是全国闻名的“贻贝之乡”和“万亩贻贝养殖基地”,也是全国著名品牌“一米八”的两大生产地之一。作为守护海洋生态的重要力量,嵊泗县公安局建立以“育苗投放、养殖生产、收割销售”3大环节、13个子场景为切口的“贻贝养殖‘一件事’”应用场景,打造贻贝全产业链管理模式,全力护航海洋生态警务,为这片蔚蓝海域贡献一抹“警察蓝”。

联动聚力 为“海上牧场”勾勒“安全线条”

日前,枸杞派出所“生态警长”吴忆铭在开展海上贻贝养殖桁地联合巡逻执法时,发现张某在私自违规打桩扩建养殖桁地,面积达10余亩,在与乡渔办工作人员联合测算该桁地的标准面积之后,吴忆铭使用无人机航拍固定了现场海域照片,随后将电子证据移交给了乡渔办等相关部门,对张某违规扩建的桁地面积进行整改。

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区面积多达2.23万亩,每年的7、8月份都是贻贝收割投放的重要时节,为了能够加大自己桁地的面积,扩大产值,部门养殖户存在违规扩建的情况,但养殖桁地区块的面积、密度会大大影响海水中的含氧量及养分程度,从而影响贻贝产量。为标准化管理贻贝养殖桁地,促进养殖业、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枸杞派出所定期联合乡渔办等部门开展联合巡逻排查整治,利用无人机对养殖海区、港口码头进行全覆盖式巡航,严防违规桁地扩建以及其他违法违规案事件发生。今年以来共开展联合巡逻60余次,查处三无机动船舶7艘,行政拘留9人,整治违规养殖桁地共5圈,面积达20余亩。

“情报”助力 为“碧海蓝天”构筑“信息架构”

“朱警官!龙泉渔用码头这边有艘船在堆卸渔用物资和垃圾,台风马上就要来了,到时候垃圾刮的到处都是就不好清理了!”。近日,枸杞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民警朱超峰接到了“村口情报站”成员夏阿伯的举报,称一艘船只正在渔用码头堆放装卸渔用垃圾,为了保护辖区贻贝养殖海区水质免受污染,朱超峰立刻联系生态警长前往现场,提醒、劝阻该船只前往固定渔用垃圾堆放点装卸垃圾。

枸杞乡有各类船只1000余艘,各类功能码头共18个,这些船只在作业期间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料以及生活垃圾,随意处置会造成严重污染。“枸杞所在原有巡查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良好警民关系基础,积极发动群众,组建了一支‘村口情报站’群防群治力量,收集私自在渔用码头、港岙口堆放垃圾、排放污水、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等情报信息,并由‘蓝色生态义警’队伍落实核查劝阻,聚力构建新时代海洋生态保护矩阵”枸杞派出所副所长柴瑞骏介绍道。

共治合力 为“千里海景图”添上“纯净底色”

7月伊始,枸杞岛进入了贻贝收割加工繁忙期,加工码头的白天,被起重机的长臂和收货的成堆贻贝所填满,夜晚则被穿梭的卡车和灯火通明的生产设备所照亮,劳动的浪潮在汹涌澎湃。朱超峰带领着“蓝色生态义警”队伍,正在干斜渔用码头、后头湾加工码头等处开展“防污净海”行动。义警们分别对码头上的贻贝生产、清洗、加工设备产生的工业废水以及车辆、机器产生油污排放问题进行排查,对发现正在排污的行为进行劝阻,同时对加工码头上的杂物、废弃渔网、塑料瓶等生活垃圾及时进行清理,引导贻贝加工企业、员工、养殖户加入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生产作业废水以及油污的随意排放,会严重破坏贻贝养殖海区的水质,且自然修复耗时极长,作为全国首批‘和美海岛’,枸杞岛的海洋生态环境离不开群防力量的合力协助,我们通过建立义警队伍,把海上各类群防群治力量组织起来,在贻贝加工销售环节,建立共排共管、分工治理、人人参与的共治机制,将辖区群防群治力量纳入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枸杞派出所教导员郑实说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