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雷雨频发。
今天(8月13日)截至16点25分,浙江共发布121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其中31条雷暴大风黄色预警信号,诸暨市为雷暴大风橙色预警信号,还有53条雷电预警信号。
16点10分,杭州市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网络截图
这也意味着,狂风暴雨小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或将一触即发。
昨晚,浙江多地电闪雷鸣。一个闪电后,杭州萧山一卡丁车赛场起火,消防出动现场处置。消防表示,正是雷电击中了轮胎墙产生火花导致起火(此前报道戳这里)。
潮新闻记者也向浙江省气象安全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崔雪东求证。“昨天(12日),杭州地区共监测到地闪2288次,为今年杭州地区第四多,主要发生在16-21时,其中20时达到峰值,为719次,占杭州地闪总数的31.42%。”
对于卡丁赛场起火一事,据消防提供的监控视频,崔雪东分析认为:“卡丁车这个场所的位置虽然周边有高建筑物,但是卡丁车场所距离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并不在防雷保护范围内,容易遭受雷击。”
崔雪东特地查了,8月12日21点33分,卡丁车场所附近发生一次正地闪,强度93.39千安。要知道,雷电平均电流强度只有20多千安。
8月12日晚,杭城电闪雷鸣。里尔 摄
最近还有一个事传得比较多。有个姑娘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头发像刺猬一样竖了起来。姑娘自述,那天是下雨前,天空有打雷征兆。网友喊话:姑娘被雷电盯上了!
“大气中存在电荷,在雷电天气来临之前,大气电场会发生变化,这位姑娘头发竖起,说明身上存在较强的静电,这种情况下会提高被雷击的风险。”
雷击会产生多大伤害?崔雪东说,雷电具有强大的电流,如果正好击中物体,瞬间破坏力很大,另外也要看地面的人员、设施等雷电防御措施做得是否到位。
“从近年发生的雷灾事故来看,有个大致的特点:雷击大多发生在空旷或高点的位置。”崔雪东特别提醒,雷雨高发季节,在凉亭躲雨是比较危险的。
“因为凉亭基本位于山的高处,处于非常空旷的环境中,凉亭高耸的檐角具有引雷的作用,且一些凉亭没有防雷措施。”
崔雪东告诉记者,每年3-5月,是江南地区雷暴天气逐步增多的季节,而6-8月因为气温升高,大气积累不稳定的能量,容易激发出强对流天气,雷暴高发。近期浙江持续高温,大气累积的能量一触即发,雷雨天气频发。
“一般来说,现在的城市高楼大厦多有防雷设施,在农村没有防雷的户外田间地带,发生雷击事故概率相对高一点。”
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发生雷击的时候主要还是要在具有完备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内,尽量不要在户外空旷场所,尤其不要在凉亭或大树下躲雨。雷雨季,大家还是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了解雷电防护科普知识,做好防护措施。
“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号是用来描述打雷的密度、激烈程度。”比如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是指受强对流天气影响,6小时内将出现雷电活动或实况已出现并将持续,可能或已造成较大影响。
崔雪东说,近年浙江雷灾受损的类别统计中,人员伤亡比例不高,财产损失占多数,主要是电子电器设备、建筑物受损等。
2020年7月2日晚上,浙江遭遇雷击3514次,其中杭州359次,主城区22次,大多集中在晚上9点到9点15分这段时间,多家广播电台发射塔信号因此受损。
这是多厉害的雷击?监控显示,9点02分,雷击强度最大,达167.6千安。
这样的雷击事件在近年很少见,1998年以来大概有20起左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