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去看看高铁时代的大盘山

金华日报 2024-08-12 11:12全网传播量5.3万
00:00
00:00

7月30日8时03分,首趟试运行列车G55701次从桐庐东站开出,沿着新建杭州至温州高速铁路驶向温州北站方向测试列车运行图参数,这标志着杭温高铁建设进入试运行阶段。

同时也意味着,杭温高铁通车箭在弦上,神秘的大盘山将被呼啸而过的“铁公机”惊醒,磐安将彻底告别没有高铁的历史。杭温高铁成为助推旅游产业、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沿线山区26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心剂”。

对于这条家门口的高铁,磐安人充满好奇和期待。

杭温高铁“长”啥模样?

“这辈子我没见过高铁,更不用说坐了。听说家门口就要通高铁了,我一定要去看一看、坐一坐。”这是尚湖镇黄林坑村76岁陈大爷说的话。在磐安,像他这样没见过、没坐过高铁的山区老人不在少数。

杭温高铁北起杭州市桐庐东站,途经金华市浦江县、义乌市、东阳市、磐安县,台州市仙居县,至温州市温州北站后,利用既有杭深铁路延伸至温州南站;新建正线长度约26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桐庐东、浦江、义乌、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温州北、温州南9个车站。

杭温高铁2023年7月完成架梁,2024年1月完成铺轨,3月开始静态验收。据参建单位中铁十一局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杭温高铁全线设有隧道81座,特大、大中桥梁117座,桥隧比高达94.5%。其中,全长超过16公里的义乌特大桥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建设人员应用BIM技术进行模拟施工,持续优化细化方案,确保特大桥顺利跨越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风险源,顺利贯通。

自今年5月开始联调联试以来,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重联动车组先后上线,以不同速度等级进行往返检测试验及全线拉通试验,共开行各类试验列车1738列,检测总里程达81973公里,综合检测列车试验最高时速达385公里,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各项联调联试检测任务。杭温高铁试运行将持续一个月左右,预计8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作为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杭温高铁在桐庐东站与合杭高铁连接,在义乌站与沪昆高铁连接,在温州北站与杭深铁路连接,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建成运营后,沿线仙居、磐安、东阳、浦江等地将迈入高铁时代,对于推进铁路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构建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便利沿线群众出行,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盘山神秘面纱谁撩开?

说到磐安,不得不提及大盘山,不知有多少人想撩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自古以来就有“大盘山脉连九州、水系通五县”之说,大盘山是括苍山、天台山、会稽山、四明山的主要发脉处,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四大水系主要支流的重要发源地。

2002年7月,国务院发文公布大盘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5月,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挂牌成立。保护区总面积4558公顷,涉及安文、新渥、大盘、双峰、盘峰等5个乡镇(街道)26个村社。

据了解,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唯一以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部药用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库。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教处俞叶飞介绍,大盘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大量珍稀药用植物和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有“江南药谷”美誉。“进入大盘山的怀抱,空气中弥漫着的都是中药材的香气。”

浙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调查表明,大盘山分布着药用植物1219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的68%,载入国家药典的有258种,收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的有326种,其中保护区内重要道地大宗药材野生种质资源有野生白术、元胡、玉竹、太子参、浙玄参等。区内分布较多的古老属种及孑遗植物,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天台鹅耳枥、香果树等27种,还有七子花、华顶杜鹃、云锦杜鹃等保存完好、规模较大为国内极为罕见的群落,其中七子花种群被专家确认为“世界七子花分布中心”。

随着生物多样性试点城市的创建成功,全县发现新种15个,其中不乏以磐安地区为模式标本产地命名的植物,如大盘山榧、大盘山忍冬、磐安樱等。提起此事,磐安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胡志锋非常自豪。近年来,磐安按照“坚持保护为先、推动绿色发展”工作思路,努力探索保护与发展共赢之路,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药材课题研究、科普宣教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在生态保护基础上,大盘山的丰富资源也为磐安人民带来福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钟灵毓秀的大盘山,中药材产业成了磐安历史最久、基础最实的传统特色产业。据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红林介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8万亩,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8万人,药农靠中药材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药材种植养育了一方药农,也盘活了一方经济。以一方制药、康恩贝等为龙头的一批中药制药、配方颗粒、饮片加工企业落地江南药镇,推动中药产业集聚发展。

如今,中药材已成为磐安重要的富民产业,大盘山依然恬淡自如,滋养着药乡磐安,讲述着磐安中药材本源之道的美丽故事。“我种贝母,每年都有几万元收入,日子过得不错。”新渥街道宅口村民陈栢潭说。

高铁时代能为磐安带来什么?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如今已是高铁时代,这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这是很多磐安人发出的同一种声音。

以往从磐安自驾前往杭州或温州需要两三个小时车程,且山路弯曲,交通不便。高铁开通后,磐安到杭州仅需半小时左右,极大提升了磐安的区位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杭温高铁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内实现杭州、金华—义乌和温州三大都市圈一小时到达的最快捷通道。该铁路建成运营后,杭州、金华、台州、温州等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串联成线,对于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美丽、神秘的大盘山孕育了一方好山好水好风光。徜徉在磐安大地,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城乡间处处是风景。

除了“浙八味”中的“磐五味”中药材,20年来,磐安以打造“长三角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走出一条“生态富县、生态富民”的绿色共富之路。从原真山水到地质奇观,从文化古村到奇特民俗,这里汇聚了众多自然与人文的瑰宝,是非遗文化的宝库,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发源地。

在高铁磐安站候车室,经常有当地百姓前来参观。这里,磐安非遗文化元素在候车室浮雕作品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幅以“世界人类非遗赶茶场”为主题,生动再现龙虎大旗、亭阁花灯、大祭马、炼火、榉溪孔氏家庙等非遗文化的精彩瞬间;另一幅则以“中国药乡——康养名城”为线索,描绘出江南药镇、百杖潭、花溪、大盘山等山水风光的秀丽画卷。

近年来,作为富民强县“一号产业”,磐安推进旅游产业全域化,结合区块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实际条件,着力打造“一核两区三带多点”空间布局,以“大平台+大景区+大项目+大服务”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磐安县每年保障文旅产业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安排绿色转化资金2000余万元,同时优先保障文旅项目用地,大气魄招引重大项目,大手笔推进景区提升,大格局丰富旅游业态,大力度提升接待能力,持续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磐安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三年,该县在建文旅产业项目33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文旅产业项目23个,5亿元以上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额269.79亿元。目前,该县在建重点旅游产业项目共16个,计划总投资额64.87亿元。

据悉,今年1—6月,磐安共接待游客172.8万人次,同比增长8.29%;接待过夜游客81.82万人次,同比增长8.38%。

特别是今年夏季,避暑纳凉经济唱主角,以乌石、花溪和青梅尖等为代表的民宿、农家乐呈现出“一床难求”的火爆态势。

目前,磐安有4个国家4A级景区、10个国家3A级景区、182个省A级景区村庄,拥有35家等级民宿、1051家农家乐、2万余张床位,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升。

为了迎接高铁时代到来,今年夏天,各乡镇(街道)推出精彩纷呈的活动,不断将“流量”变“留量”。仲夏之夜,双峰乡皿水溪畔灯火渐起,“冷啖杯”开市,场面火爆。今年7月起,磐安全县联动开展“飞驰磐安 来High一夏”暑期系列活动,组织策划“健体赛事、嬉水漂流、避暑休闲、文化惠享、网红打卡、优惠促销”六大主题活动,计划开展活动107场,构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爆款”的文旅推广活动体系,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磐安新模式。正在举办的磐安首届“村VA”气排球赛时长4个月,每周在安文街道举办的周赛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的气排球爱好者,10月将决出年度冠军。还有2024年浙江省未来乡村定向系列赛等活动受到游客的如潮好评,汇聚人气效应明显。

“磐安的民宿、农家乐,集聚起来才能产生联动效应,就像杭温高铁沿线县市一样,要抱团形成旅游景点‘珍珠链’,沿线旅游业才能‘跑’出加速度。”磐安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年初,磐安县推出“繁花深处 飞驰磐安”贯穿全年的主题活动,全域联动效应,此起彼伏,绘就一幅周周有活动、全民共参与的热闹画卷。

高铁开通,磐安全域旅游将进入大交通、大红利、大合作时代,区域关系拉近,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旅游发展由传统的松散型、概念性合作,变为实质性的同城化、一线式。

“这次自驾到磐安需要两个多小时,下次我们一家人将坐高铁来磐安。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上班也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到磐安旅游不再遥远。”来自杭州西湖区的方姓游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