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今天杭州原地放生6只幼年猫头鹰

潮新闻 记者 王柯宇 见习记者 周文成 视频 吴鑫 通讯员 王伟伊2024-08-12 09:59全网传播量13.1万
00:00
00:00

8月12日17时30分,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禅源寺附近,随着现场工作人员逐一打开6个鸟类放生箱,6只幼年猫头鹰扇动着翅膀,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据了解,这次原地放生的猫头鹰包括4只斑头鸺鹠和2只领角鸮。而这样的回归,源自一次“误入”——今年5月,杭州临安区天目山镇西游村村民叶青惊讶地发现,自家的油烟管道里“藏”了好几只猫头鹰。

“我头一回碰到这样的事情,发现后马上告诉了天目山镇的工作人员,他们联系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起‘救’走了猫头鹰。”叶青说。

据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站站长吴晗星介绍,发现猫头鹰时,它们刚出生不久,正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猫头鹰‘误入’村民家的现象并不常见,考虑到后续的饲养、放归环节,我们把它们救送到了杭州动物园。”吴晗星说。

“猫头鹰刚送来的时候,才一个多月大,体重仅有六七十克,不能自主取食。”杭州动物园(少儿公园)保育员罗坚文回忆道,他对猫头鹰进行体检后,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皮外伤,但由于年龄较小,它们还飞不利索。

为了让猫头鹰早日“回家”,杭州动物园(少儿公园)的保育员们制定了针对性的“养成”计划。“起初,我们把猫头鹰饲养在小鸟笼里,每天投喂3次,有牛肉、鸡肉等,都切成条状,适合它们吞咽,帮助它们积累能量。”罗坚文介绍道。

一个多月后,随着猫头鹰们羽翼渐丰,保育员们把它们转移到了大笼饲养,开始进行“动真格”的训练:既有试飞的训练,也有撕扯食物的训练,还有捕捉活物的训练。

“经过每天的日常训练,猫头鹰们的体重和生存本领都在增长,现在每只斑头鸺鹠的体重已在180克左右,每只领角鸮的体重约130克,我们判断已具备野外放生条件。”罗坚文说。

此外,野外放归的时间也有讲究。作为夜行性鸟类,猫头鹰通常在白天处于休整状态,因此傍晚是放归猫头鹰的最佳时间。

近年来,杭州野生动物的救护数量逐年增加,去年全市救护野生动物1100多只。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区县(市)救助的野生动物已超过500只。“通过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的救护体系,目前杭州市有野生动物救护站点20多个,并完善野生动物救护流程,保障就近、及时救助野生动物。”杭州市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服务中心副主任孔令伟表示。

相关部门提醒,市民朋友们如在野外碰到野生动物,请大家保持“友好”距离,不要惊扰、接触、伤害、投喂它们。如果发现野生动物有明显的受伤、流血情况,可以拨打救护电话:0571-87806727或110,寻求专业部门的帮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