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与夏日相逢的转角 看“街头旋律”何以点亮萧山夜空

潮新闻 郑宸 共享联盟·萧山 毛越 许灵翀 张文杰2024-08-12 09:28全网传播量6.2万

霓虹亮起,钱塘江南岸从夜色中再一次醒来。

钱塘江畔,钱江世纪公园中央大草坪上,汪sir小提琴工作室的小乐手们正演奏着一曲《虫儿飞》,琴声如诉、婉转悠扬,衬托着夏夜独有的清新静谧,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欣赏。

这是萧山“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的现场。8月9日至11日,连续3天,一批街头表演艺术家走进钱江世纪公园、万象汇、宝龙广场、加州阳光开元广场、湘湖雅韵公园和杭州南站南广场等6个点位,用自己的作品和表演点亮萧山夜空。

“今年8月起,我们开启了潮文化Power‘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旨在通过一套街头艺术家体系,推动在城市广场、大型公园和景区景点等区域常态化开展街头文化艺术表演活动,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的街头艺术表演‘萧山模式’。”萧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以文化繁荣兴盛推动萧山“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其落脚点为何在街头?“街头旋律”又将如何点亮萧山迈向文化强区之路?

为何在街头?

让公共文化惠民可感可知

纽约地铁口、巴塞罗那“流浪者大街”、东京新宿东口……在这些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街头表演一直是城市的一道特殊风景。在那里,街头艺术家们带来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绘画等才艺。

对于不少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而言,街头表演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

“在国内,这种演出形式也正在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形态。”著名音乐制作人、中国数字音乐基地运营负责人马智勇,曾梳理过一条时间线:2014年10月,上海在静安区率先试点,组织“上海持证街头艺人”有序上岗表演;2018年4月,成都对街头艺术表演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经过公开招募、考核,为街头表演者提供“持证上岗”的机会,让“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有了悦耳风景……

在他看来,对于后亚运时代的杭州而言,街头演出正是补充群众业余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打造“不夜天堂”的关键一步。

“我们推出的‘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是要先行先试,将街头表演在全区层面铺开。”萧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将展示萧山音乐文化成果,为全区公共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何选择街头?萧山有自己的考虑。

其一,是贯彻文化领域改革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在萧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看来,街头表演直达基层与群众生活,能够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通过街头艺术家的表演,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二,是助力打造“赛演萧山”。就在7月30日,萧山举行演艺赛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是萧山历史上首次为演艺赛会专门召开会议。赛演事关萧山城市形象,也事关萧山如何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核心区”。“街头旋律”无疑是看“赛演萧山”的一个微窗口,这些涌动在街头转角的旋律汇聚起来,终将弹奏出萧山演艺发展的最强音。

眼下,萧山在钱江世纪城、湘湖、杭州南站以及位于北干街道的核心商圈内,布置了首批6个点位,这些点位均位于人气聚集处,每周五至周日晚7点开始演出,让公共文化惠民真正可感可知。

何以点亮萧山夜空?

形成街头艺术表演“萧山模式”

当然,街头是场地,真正能点亮萧山夜空的,是演出和表演者。

“街头表演水平参差不齐,会拉低城市整体形象。”作为“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的发起人和承办者,马智勇尤为关心的,是表演者的专业水准。在他看来,这是决定一场演出成功与否的关键。

为此,萧山建立了一套规范的选拔流程。

萧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演出的规范和质量,萧山成立了街头艺术家专委会,在各大音乐平台公开发布报名信息,通过网络面试、线下评选等形式,对报名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演艺形式进行初步选拔,以认证会形式进行现场演绎、评委打分,通过考核的报名人员签署《萧山街头艺术家自律公约》后,正式获得“萧山街头艺术表演证”。

“经过严格筛选后的表演者,他们的演出可以说非常成熟,也让我们相信‘高手在民间’。”马智勇说,萧山建立了街头艺术家选拔、演艺体系,首批61位街头表演艺术家是从130位报名者中选拔出来的,其中不乏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无忧传媒的表演者,还有几位演出水准非常高的艺术家。与此同时,萧山还建立了“街头艺术家库”,用于记录和交流好的演出曲目与表演形式,为街头艺术家提供参考。

而街头这种松弛的舞台形式,更让马智勇的期待值拉满。“对于音乐人来说,街头表演的形式特别好,我十分期待。”在他看来,街头表演是“去舞台化”的表演形式,比传统的演艺形式更有优势,更能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对于演出双方而言都是一种享受。

目前,萧山将在6个点位安排为期半年、不少于200场的街头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活跃街头文化氛围,培养一批街头文化艺术能人,培育一批群众喜爱的街头文化艺术品牌,打造一批有温度的街头特色人文艺术景观,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的街头艺术表演“萧山模式”。

马智勇期待,下一个现象级的音乐人,会在“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中产生。 

如何迈向文化强区?

以“潮”为媒,打造城市文化新坐标

“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是萧山以“潮文化”推动文化强区建设的顶层设计之一。事实上,在推进公共文化惠民这一举措上,萧山频频放出真招、实招。

先是用好城区闲置空间。

近年来,萧山持续深化“潮文化Park”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利用城区公园闲置辅房,引入公益性文化项目,打造引领城市生活时尚的文化空间。比如,今年以来,各入驻单位根据行业特色,开展传统越剧和莲花落表演、南宋官窑非遗展陈、摄影展览等多类别高品质文化活动超200场次,吸引超1万余人次参与,推动萧山公共文化建设,展现新时代萧山文化风采。

再是用好农村文化礼堂。

萧山还全面开展“潮文化Party·我们的村”系列活动,打造村歌、村舞、村BA、村晚等七大系列主题活动。其中,村歌、村舞、村BA比赛已在全区22个镇街陆续启动,村舞、村歌大赛吸引全区超过百个村社、5000名群众积极参与……有力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动人文乡村建设。

“‘潮文化Park’‘潮文化Party·我们的村’将与‘潮文化Power’萧山区‘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一起,共同构建符合萧山特色的潮文化三大行动。”萧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细看这三大行动不难发现,其中包含了越剧、非遗展陈等传统文艺形式,也包含了村晚、村BA等乡村特色文化,同时还有“街头旋律”这样的都市文化形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跨领域又跨区域,为萧山“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以“潮”为文化本底,那些闪烁在街头转角的灯光,必将点亮萧山迈向文化强区之路。

扫描二维码,报名加入潮文化Power萧山区“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