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总共绕了有五圈,还好决定剖腹产了……”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手术室里,妇一科毛雪梅主任医师小心翼翼地将胎儿从母亲体内取出,只见胎儿的脖子上足足绕了5圈脐带。
术中情况,医院供图
脐带绕颈,新手妈妈的烦恼
几天前,33岁初次妊娠的准妈妈小陶(化名)来到杭州市中医院妇一科就诊,她告诉接诊的葛玲燕主治医师,这几天胎动减少了许多,此前多次B超检查提示胎儿有“脐带绕颈”的状况,且不止1圈,自己又希望能够顺产,现在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葛医师反复查看小陶的B超,发现胎儿已经足月,但胎心监护有异常。经过慎重考虑后,葛医师与小陶进行了深入沟通,脐带可能绕了比较多圈,建议其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在听取医后的建议后,小陶决定放弃顺产,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当得知胎儿脖子上厚厚的一圈“围巾”时,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
听到脐带绕颈,许多准爸妈们对这种情况十分担忧:“脐带缠上脖子了,宝宝不会勒吗”“脐带绕颈久了,会不会窒?”“宝宝自己还能再绕出来吗”。
在超声检查中,脐带绕颈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医学上属于“脐带缠绕”范畴的一种,其他还有绕身、绕足、绕手及绕胸腹等多个部位。这其实是孕期一种常见现象,是胎儿发育的一个小插曲,绕得松、绕得紧,宝宝自有“拿捏”之法。
玩脐带、绕圈圈,宝宝的“艺术体操”
脐带绕颈的发生率大约在20%~25%,其中,绕颈一圈占23.6%,两圈及以上占3.7%,也就是说其实每4个宝宝中就有一个在妈妈的肚子表演“脐带秀”。脐带发生缠绕,首先说明宝宝发育良好,在子宫里活动正常,如果将宝宝在子宫里的生活做一个想象,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宝宝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翻跟斗”和“绕圈圈”,而脐带就成了他/她玩耍的唯一道具,动作幅度大的宝宝就有可能将脐带绕到脖子上。
“舞台”有多大,宝宝就能“舞多嗨”
造成宝宝脐带绕颈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
➤脐带过长:一般脐带长度在30-70cm之间,如果脐带相对来说较长,就有可能随着宝宝的活动缠绕在脖子上。
➤宝宝太活跃:宝宝活泼好动,频繁地改变位置或大幅度运动,在子宫里面不停地翻跟斗、玩脐带。
➤宝宝较小:每个宝宝的发育程度不同,一些个头较小的宝宝在伸胳膊、踢腿的过程中就容易把自己给绕进脐带里。
➤羊水较多:子宫中的羊水量会随着胎儿的发育逐渐增加,而羊水越多,子宫越膨胀,宝宝的活动空间就越大。“舞台”变大了,宝宝的“表演”自然就更活跃了。
宝宝不停动,绕颈随时变
宝宝即使还在肚子里其实就已经很聪明了。脐带绕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多数时候,宝宝将自己缠起来以后,又会随着不停地运动自行解开,就好像我们围围巾,觉得勒脖子了,就解开一圈,而且脐带的延展性较好,且充满弹性,并不会紧紧地勒在宝宝脖子上。
实际上影响胎儿预后的主要因素不在于绕颈的周数,而在于除去绕颈所剩的脐带长度。如果孕妈妈只绕颈1周,但脐带相对过短,同样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此外,若出现缠绕周数过多过紧或胎儿活动过频穿过脐带,造成脐带真结的情况下才需要特别注意。
准爸妈们稍安勿躁,科学孕检更重要
发生脐带绕颈时首先保持冷静,宝宝基本都可以平安出生,但是,也要提醒孕妈妈们一定要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尤其是可以通过B超观察宝宝的“表演”进度。
如果医生发现脐带周数过多、绑得太紧,会提供专业的检查建议,如胎心监测等。像小陶这样胎儿已经足月、足够大,子宫里的活动空间已经比较小,且胎心检查有异常时,就不建议等待宝宝通过自己的活动将脐带再绕出来,及时进行剖宫产手术才是正确的决定。
来源:视觉中国
生活中也有一些小贴士,可以缓解孕妈妈们的焦虑心理:
➤采用左侧卧位: 这个姿势有助于改善子宫的血液流动,轻微缓解减少宝宝“练体操”的频率。
➤观察胎动:注意宝宝在子宫里的各种活动胎动的次数多少、快慢、强弱等都可以显示胎儿的情况。在孕28周之后孕妈们可以开始留意胎动规律和胎动次数。
➤保持平和的心态:B超检查出来后,别让“脐带绕颈”这四个字乱了心神。遵循医嘱,保持乐观的心态,可能一个转身,宝宝自己已经解开了。
对于脐带绕颈的妊娠,准爸妈们其实不必太过焦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宝宝们戴着这条“围巾”依然可以在子宫里自由生活。只要坚持定期产前检查和胎心监护,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遵循医疗建议,包括采取特殊干预措施,如剖宫产等,保持乐观开朗的好心情,补充营养、适度运动,宝宝都会平安降临。
重磅福利放送
点击获取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