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日,万物并秀。8月10日,巧遇 “七夕”,2024年诸暨市人才科技盛宴如期而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在西施故里相逢相聚,智慧的火花碰撞、四溢。
今年的人才科技周干货满满,人才项目签约、人才服务专线发布、航空航天产业联盟成立、人才、科技特派员聘任……不仅仅在会议现场,“人才”和“科技”这两个关键词也是贯穿诸暨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的高频词。
今年来,诸暨紧贴发展需求,构建产智对接加速器,助力打造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棋至中局,产业澎湃迎来硕果累累:GDP增速达6.3%,16家上市企业、近3000家规上(限上)企业、607家高新技术企业勇攀高峰,创造独属诸暨加速变革、极具创新的人才新时代。
一场大会 借梯登高
人才科技周,是产业盛会,也是人才供需对接会。
会上,智能无人飞行器产业化项目、反辐射和反无人机多平台载荷研制及产业化、心房分流器植入系统、智能视觉检测设备产业化项目等12个人才项目签约,涵盖航空航天、智能视觉、生命健康等领域。
作为签约的人才项目之一,绍兴穹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一嘉对发展前景满怀信心。“本项目主要开发内容包括背负式通信信号侦测干扰系统、雷达通信信号一体侦测干扰车、反无人机综合车和战场辐射源侦察定位无人机。”张一嘉介绍,产品可应用于陆军、海军和空军用于边境抵近、日常训练、要地防御、反无人设备、反雷达等。
重大项目纷至沓来的背后,其实是诸暨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希望通过项目的签约落地,引入更多元化的产业进入诸暨,打造开放包容的‘诸才云集’人才高地和新质生产力先发地。”诸暨市有关负责人说。
前不久,2024年诸暨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杭州分站赛举行,张一嘉携“反辐射与反无人机多平台载荷研制与产业化”项目参赛,成功拿到总决赛“入场券”。像张一嘉这样从赛事中脱颖而出并落户诸暨的高精尖人才并非个例。
当下,诸暨正抢滩布局这一新蓝海,依托高端赛事发展“智力大脑”,靶向招引航空航天产业人才创业项目(兼顾应用新材料、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新质生产力先发地项目基础,打造高水平低空经济产业链生态圈,全力推动诸暨低空产业“新赛道”上率先“起飞”。
产业结构向“新”迭代,关键在人才。诸暨坚持以高层次人才驱动高能级产业,设立人才基金,“顶尖人才”“海外优青”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级领军人才入选数全省领先。
“在招才引智中,要聚焦主导产业,坚持‘建链、补链、强链’原则,精准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诸暨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发地蓄势赋能、添砖加瓦。”诸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奋说。
智能视觉产业平台成功入选省第四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成功落户以“空天装备”为产业导向的海归小镇,引育了赛思倍斯、天链测控、弘飞空天等知名企业50余家;形成了由10余位国家及省级领军人才领衔的生物医药项目集群……在诸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贤者纷至沓来,能人闻讯而归,人才之花在诸暨竞相绽放。
一个平台 “造风”破浪
去年,赛思倍斯自主研制的“乾坤一号”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填补了中国超低轨道卫星的空白。这家企业正是此次大会上成立的诸暨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成员之一。
赛思倍斯的底气来自浣江实验室的全力护航。这个以航空航天领域重大产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开展前沿技术创新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聚高层次研发管理人才,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实验室常驻人员134名,科研人员112名,与诸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11项。
“筑巢引凤、离岸孵化”是诸暨市聚力引入科创资源的“先手棋”。近年来,不少科创企业看中浣江实验室的孵化培育作用,纷纷入驻。“我们已孵化了铭感科技、镭诺智能科技等共16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并引进了一大批高端人才,承接31个横向科研合作项目,不断以先进技术服务当地企业。”浣江实验室主任助理金台说。
开放、包容、奋进,是诸暨流淌在骨子里的基因。近年来,诸暨市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契机,先后引进落地浣江实验室、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港科大—诸暨联合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复制推广“诸暨岛-杭州港”联动模式,大力探索“产业+飞地+基金+基地”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转化。
当前,这些高能级科创平台正通过科学研究、产业孵化、项目招引等全方位赋能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跑出“加速度”。“我们将做实‘人才+项目’,重点围绕科创平台在诸科研成果转化升级,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蝶变成科技企业。”诸暨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随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人才科技新产业与创新能级再跃升,诸暨正以稳健有力的脚步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08亿元,同比增长8.5%,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2%。
一片丹心 集成服务
争当绍兴第一、争创全省一流、争进全国十强!这一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呼唤更加开放自信的城市,也渴求更加活力温暖的环境。唯其如此,才能形成“八方英才来诸暨”的喜人态势。
8月8日上午10点,烈日当空,气温接近40℃,奥思伟尔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总部基地项目建设正酣,大货车来回穿梭运输材料,上百名工人各司其职……齐心协力下,建筑主体已经完成,目前工程全面进入外立面装饰及室外综合工程阶段,计划在12月份完成项目竣备,明年正式投产。
“政府全程‘保姆式’服务贴心且给力,让我们企业找到家一般的感觉。”公司负责人曹冠晖坦言,也正是因此,决定把总部从杭州搬到诸暨,他透露,“未来将围绕‘未来工厂’模式,把整套成功的经验复制到这边,(诸暨项目)对企业的未来上市及经营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拓展延展的想象空间。”
良禽择木而栖,诸暨深谙此道。该市针对产业项目“对接—注册—签约—孵化—投产”的全生命周期,建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落地项目库,配备由科技局、自规局、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服务专班,打造产才融合新生态。近两年,获奖项目落地率超70%,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由改革前的平均100天缩短至15天左右。
人才要引进来、留得住,更要培育好。为此,诸暨市持续精准服务“强磁场”,打造“首席人才服务官”体系,积极探索高端人才产融结合创业新路,与普华资本、如山创投等创投机构深度合作,形成了“以项目为依托、以技术为内核、以资金为支撑”的高端人才和项目招引机制,努力开创“诸才云集”生动局面。
这无疑赋予了许多初创企业突出重围的底气,英创新材料(绍兴)有限公司便是之一,其目前已顺利完成了Pre-A轮融资,其中诸暨市人才基金跟投500万元,这笔创业资金加速了其团队活性乳液聚合产业化及应用的研发进程。“有了充足资金加持,我们会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技术迭代和商业化发展上,将企业做大做强。”绍兴市级领军人才、英创新材联合创始人罗英武说。
一片丹心向阳开,人才服务无止境。创新伙伴合作引才模式,制定出台《“诸才云集”伙伴计划实施方案》;量身定制诸暨市海归小镇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专项政策;线上开发诸暨市人才集成服务应用,集成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等基础数据库,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线下组建人才发展集团,滚动实施就业、就医、就学、安居等人才服务“十件实事”……桩桩件件,都让“有才之士”对诸暨刮目相看。
于诸暨而言,此次人才科技周,不仅仅是人才和科技充分碰撞的载体,更是成为诸暨发布人才政策、推出系列举措、营造最优生态、展示人才成果的舞台,不断通过矢志创新为诸暨的人才工作赋能添彩。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期待越来越多的优秀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收拾行囊,装上梦想和情怀,来到这片曾孕育出无数“诸商”的沃土,再创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