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何以诉诸“抽象”?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朱棣2024-08-09 10:46全网传播量7295
    00:00
    00:00

    “抽象”一词本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概念,指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但不知何时,“抽象”在当代年轻人的口中成为了一个带有戏谑意味的形容词:遇事不决,诉诸“抽象”。年轻人让许多看似毫无意义的词句、动作、事件“抽象”为了意蕴丰富的时代流行,由此诞生了大量的抽象创作。

    形式抽象是抽象创作的重要方式。谐音、转义、拼贴、挪用、嫁接、表征等一系列手段让抽象创作变得丰富。从“弱智吧”里大量“弱智言论”到以楼兰语、郭语、商务殷语等为代表的“抽象话”“新语言”,从棋手战鹰登顶虎扑女神大赛到“蔡徐坤打篮球”的三点像素GIF,种种抽象创作让人们为当代网友的“脑洞大开”所惊叹折服。在反传统、反规则的表达中,幽默与创新体现得淋漓尽致。

    精神抽象是抽象创作的基本内核。从早期的“杀马特”“小清新”到如今的“佛系”“神金”“发癫”,青年网友利用抽象创作来表达自我的情绪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观点。比如,风靡一时的“重生之我在……”网络爽文,让网友在代入角色的同时消解“意难平”。又比如,大量通过符号加密的“抽象话”也成为广大网友进行评论的主武器。“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在这些抽象创作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美丽”的精神状态。

    这些抽象创作能够被大众接受并且流行,因为它基于实际生活,有坚实内核能够让观众共情,并不是哗众取宠的小丑。一方面,许多抽象创作者才华横溢、朝气蓬勃,他们创作的抽象内容能够消解人们的负面情绪,并宣扬向上的价值观,比如“朝阳冬泳怪鸽”十年如一日坚持冬泳,一声“奥利给”给无数人注入强心针。另一方面,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我们也呼唤创新与个性化表达,能够为繁忙的社会生活增添色彩,为宣传战线提供新思路、新手段,比如深圳卫健委创作“神金,这次穿越回霸总剧里当护士”微短剧为用户进行卫生安全的科普。

    然而,抽象表达仍需警惕被误用、利用和娱乐至死。我们不排斥客观中肯的针砭时弊,但需要谨防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混入其中,带偏节奏甚至恶意抹黑。我们不排斥忙碌之余的吐槽,但不能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乃至误了正业。对于这些“离经叛道”的内容,我们应当正视其出现的社会背景、文化嬗变,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包容,更要在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抽象文化凭借其反传统、反规则、强调创新和个性表达的精神内核,顺利逆袭,迎来“泼天的富贵”。如果我们注意到其背后的情绪动力源,切实为年轻人带去更多关怀与慰藉,那么抽象文化会成为主流文化强有力的补充,而不再是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