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旌功记绩之重器。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发布2023年度市县“科技创新鼎”通报,新昌县连续4年蝉联“科技创新鼎”。
“科技创新鼎”含金量十足,是全省科技工作最高荣誉,代表了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全省仅9个县(市、区)摘鼎。
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新昌无论是从资源上还是条件上,都毫无优势可言。但连续四年摘鼎的“壮举”,不仅佐证了“山区县也能搞创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更向外界展示了一条“小县大创新”的跨越之路。
一
纵观历史长河,凡是善于推陈出新的民族、国家,必是崇学重教之地。兴教向学,正是一个地区的创新基石。
历代以来,新昌耕读传家,民风淳朴,尤其南宋以降,受理学之风影响,私塾义学大兴,科第连云,人才辈出,自宋至清有进士178人,在绍兴府六县市中名列前茅,旧县志称为财赋上的小县文化上的望邑。
对知识的渴望改变着人的命运,更培塑形成了新昌人创新创业的精神品格。古往今来,“求知”一直都是流淌在新昌人血液中的“DNA”。
跨越千年,新昌人的好学勤学代代相传。58年前,“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在新昌出生,此后在香港金山成功开发出WPS1.0,填补了我国中文字处理软件的空白;51年前,“盛大神话”的缔造者陈天桥出生在新昌,逐渐成长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缔造了一个白手起家创业的神话。
看完这些,你便能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县城能在众多地区当中脱颖而出。
新昌航拍(新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二
回首新昌人创新创业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缩写的改革开放史。
和很多山区县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新昌曾以要素驱动实现产业的快速扩张,形成了以低端纺织机械、制冷配件、汽车零部件和化工医药等为主的传统产业体系。2003年时,新昌的原料药医化产业占工业比重最高曾达60%。
直至2006年,新昌一口气关停30多家高污染企业,叫停40多个项目,财政收入一下子减少了三分之一。腾笼换鸟大幕就此被拉开,产业发展逐步从以纺织机械、制冷配件、轴承制造、汽车零部件和化工医药等制造为主的传统产业导向,转型升级为以通用航空、新材料、信息经济等智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要专注主业、做大做强主业。”在新昌,这一观点已成为企业的普遍共识。
于是,一个个神话变成了现实:
1988年,“新和成”还只是一家只有7名员工的小作坊。正是依靠科技创新,“新和成”打通了维生素E、维生素A等从原料到制剂的产业链全部环节,短短的10多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维生素生产企业。
2018年,万丰奥特制造的飞机在新昌万丰航空小镇正式下线,两架飞机冲上云霄,拉近了普通人的私人飞机梦。从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块化冠军,走向大交通领域的多项全球冠军,这个从汽车零部件起家的制造企业一步一步走向智能制造,从山区小城走向了全世界。
三花控股集团,专注领先,创新超越,平均每天诞生一项专利,三天诞生两项发明专利,每一轮新主导产品的崛起,都源于科技进步和持续创新。
几组关键的指标和数据,足以彰显新昌的创新实力:创新指数位居全省第四;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9年保持在4%以上。2019年,“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省科技领导小组专门发文推广新昌全面创新改革经验,2022年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
万丰飞机(企业供图)
三
问鼎之路,要跨过多道门槛。作为“扛鼎大咖”,新昌闯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一方面,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山区小县,每一届新昌政府、每一个新昌企业都深知,只有“铁了心抓创新”,立足技术创新、实业振兴,才是唯一的出路。新昌锚定打造“创新生态最佳县”目标,新昌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提升县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该县每年都会召开创新大会,对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的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
另一方面,多年来,该县不断引导鼓励企业创新。新昌始终把产业升级作为科技创新主战场,围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抓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层次共同提升,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大交通)三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新昌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90%。如今,新昌企业、企业家重视创新、舍得投入、主动研发,涌现一批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有全球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16个,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25个,产品在国际上“地位”显著上升。
第三方面,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新昌政府始终围着企业转,当好“科技店小二”。比如,新昌企业创新人才不足及知识产权维权困难等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为此,新昌积极探索专利、商标、著作权“三合一”综合管理服务,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相关领导小组,推进规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警企联络室全覆盖,实现了从事后打击保护向事先预防保护转变。目前,全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2.7件,占浙江省各县市第二位。
京新药业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忙碌(企业供图)
四
科技创新“新昌经验”闻名全国,每年学习参观“新昌模式”的考察团络绎不绝,全国都在看新昌。当下又迎来发展机遇,新昌如何激流勇进谋划新局面?
跳出新昌看新昌。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新昌也必须把自身发展融入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抢先成势、率先领跑,克服科技创新存在的资源有限、人才缺乏等的短板,创塑一批具有新昌辨识度的“金名片”。
咬定实业不放松。科技创新的归属是发展,立足点是产业提升、实业振兴,在推进创新过程中,当地需坚持把力量的重心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引导企业厚植匠心、坚守实业、专注创新、做强主业。
不拘一格聚人才。人才是创新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要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引才机制,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创新生态链,适当加大对创新项目、研发项目的引进和补贴力度,推出技术入股等激励机制,实现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小县到底能不能搞创新、大创新?新昌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新昌县高创园(新昌县高新园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